探寻威峰山

作者: 张哲民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20:22 被阅读95次

            一次和几个朋友聊起铜山的龙脉,气氛特别浓烈。所谓龙脉,指起伏连绵的山脉,说是地势要如游龙。铜山有龙潭、威峰、水寨、岵嵝四座大山连绵起伏,人称龙脉。论名气和景观,威峰山似乎不及其它三座,大家讨论威峰山的景观胜迹和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是伏地虎、双帆石、意净心空、大伯公印等,这四个地方对大家来说是那么耳熟,但因破坏特别严重而又无法能详!

            能从这四个旧址探寻出威峰山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么?

            一个周末下午,大家相约从桂花社区走路上山。老黄介绍从这里经宏兴楼至鑫源冷冻厂,以前是一片平缓宽大的岩石斜坡,宛如一面倒伏在地上的大旗,人们称之为倒地旗,这是威峰山的起点。沿着这条山路到山顶,经过西灵寺,穿行在山脊上的小巷里,在一间土地公庙向南拐弯,就到伏地虎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杂草丛生的陡坡,坡上几棵大树,西面平缓,有几级简易石阶;东面则是悬崖峭壁,有壁立千仞之势。老黄说,这就是伏地虎的虎头!大家小心翼翼地攀上陡坡,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极目铜城,好一派海天景色!古雷头、文峰塔、南门湾、烟墩山、苏峰山、马銮湾、金銮湾尽收眼底!脚底下的陡坡其实是块风化的巨石,上半部已经被打,也许是风化的原因才没被全部打掉吧!当年伏地虎整个山形就象一只趴伏着的猛虎,虎头高高昂起,非常霸气!老黄指着虎头右侧的山脚说:这里是虎脚蹄,位置在铁工厂后面半山腰,是个福地。我们刚才走过来的是虎背,后面是虎尾,连接着载棚顶,至今门牌还写着虎尾地名。老黄又指着西边不远的一个山头说,那里以前有块巨石像一只仰天长啸的雄狮,叫“看天狮”,也是个福地,有狮首、狮肚、狮腿,往下在桂花楼后面的山岭一带统称狮前;而最西端的山头很像一只麒麟,其中两块高高耸起的石头,是麒麟角,从远处看就像两根燃烧的蜡烛,所以就叫“火焰麒麟山”。我仔细观察伏地虎形势,它从威峰山整体向前突凸出来,虎头、狮首、麒麟一字排开,就仿如三只猛兽列成一道雄关壁垒,威风凛凛地镇守着铜山门户!

            以前人们从海上遥望这三个山头,一虎一狮一麒麟,非常形象壮观,可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没规划的建设,整座威峰山的石头基本都被破坏。小时候我经常到伏地虎山上玩,那时从虎背、虎头到看天狮、火焰麒麟山有一条战备时留下的“战壕沟”,我们常在这里“打野战”,小伙伴们以壕沟、树林、巨石为掩护,互相扔打小石子,冲冲杀杀,有时候会扔的头破血流。为什么早时铜山孩子会时兴这种危险游戏?老沙解释说,明清时铜山人世代为军籍,传承下来就有演武操练的习俗,故有“铜山狮仔穴,不打不闹热”的民间传说。

            我们顺着虎尾走上载棚顶,山顶上有光辉庵、慧日禅寺、光传庵等一群寺庙,其中光传庵规模最大,从大门两边陈秋顺撰写的门联:“山外奇峦伏虎仰狮护宝刹梵宫此地何殊香国境;岩巅危石蟠桃青鸟佐听经说法这般不减雨花台”,可以读出光传庵山外有伏虎和仰狮两座奇峦,内有蟠桃和青鸟两块危石,令人欣慰的是这颗美丽的蟠桃石还屹立在岩巅上,成为载棚顶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过光传庵不远,我们就到一个宽阔的山头,这里以前有两块巨石并排齐立,像船上两张鼓涨的布帆,因此得名“双帆石山”。解放初期,这里是解放军高射炮阵地,整个铜山南面的海湾都在其防守范围内。倘若双帆石还在,我们刚好站在它的前面,左有大伯公印,右有蟠桃石,山下是一潭碧水的上坑水库,远处则是苏峰拱秀,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福地啊!徜徉在这片福地上,海阔天高,游目骋怀,东边文峰塔凌波耸立,北部梁山气势磅礴,南面苏峰山浮烟拥翠!惠风和畅,身临其境,此时可以忘掉烦恼,可以抛弃荣辱,可以不计得失,能够得到的只有“与造物游”的旷达!志书里关于威峰山的诗不多,记载双帆石更只有一句“双帆片石挂云遥”,甚至不知作者是谁,但就这一句足以让人领悟双帆石的意境是多么深远!这么好的意境岂能无诗,下山后我不揣浅陋,写了一首《双帆石山》排律以记之:

            揽胜登峰顶,心随造物游。

            双帆风鼓幔,孤塔浪翻流。

            远岫披柔带,清波漾矫鸥。

            烟浮岚耸翠,林密径通幽。

            宝刹仰狮护,瑶台伏虎庥。

            蟠桃香气溢,青鸟信难求。

            意净无痴念,心空有智俦。

            倩谁知逸客,伴我泛飞舟。   

            离开双帆石,我们前往威峰山北麓寻找明代福建右参政蔡潮题写的“意净心空”遗址,到了长途汽车站后山的围墙边,经过一座古墓,老沙指着后面一间民房:意净心空遗址就在这里。那是一块威峰山上最大的石头,上尖下宽,底座非常宽大,旁边都是质地非常好的花岗岩,形状各异。这块巨石朝向旧海军码头,刻着蔡潮题书的“意净心空”四个大字,每个字有两米以上,旁边还有“威峰”两个小字。明朝嘉靖五年,蔡潮来铜山巡视,相传他非常喜欢威峰山,这里的巉岩巨石和清幽气场让他流连忘返,威峰山既有山海之美,又有自己独特的禅理气场,是个归隐参学的好地方。蔡潮对佛理研究很深,他常在这块最大的巨石下静坐参禅,离开铜山前特地留下“意净心空”四个字于巨石上。从此威峰山名气大震,四方骚人墨客纷纷接踵而来,山上也留下“晴岚拥翠”,“山海极观”,“击楫”等众多摩崖石刻,是铜山最吸引人的游览胜地之一。 

            然而这块最具文化底蕴的巨石不见了!大家除了叹息,都默不作声。也许是为了打破这种沉默,老黄开口说:“意净心空”自古就是好地方,我们读高中时常跑来这里读书,还有幸体会到这里清幽气场。但是山下却很热闹,有“鸡鸣狗吠猪要吃”传说。大家一下子来兴趣。原来在意净心空左下侧山坡上有一块巨石像一只母鸡,周边很多小石头像小鸡围着母鸡,这是灵穴“鸡母𤆬”(𤆬:闽南话,意即大人抱囡仔),这个灵穴藏风纳气,风水非常好。鸡母𤆬对面的旧边防派出所一带以前是一座小山叫睏狗山,这也是个非常有名的灵穴,铜陵民间就有“睏狗头出太卿,睏狗尾出总兵,睏狗朖出万丁”的传说。意净心空下面的长途汽车站,是有名的“猪穴”,传说有户姓陈人家准备在这里做风水,但是风水师建议改地方,因为猪每天一睡醒就要吃,一户人家恐怕养不起,最好是万人养,陈姓人家就把风水做到别处,而这个“猪穴”成为万福公,并配祀猪槽公,供万众祭拜。后来建设汽车站,万福公搬到白马翻沙。

            我们起身前往威峰山东南边的大伯公印,走下一段山阶,来到两座并排的小庙,是大伯公庙和土地公庙。大伯公庙是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的庙,相传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逃难时曾割自己的腿肉给重耳吃,重耳非常感动。重耳上位后要封官给他,他不要,和母亲隐到一座山里。晋文公派人请几次,他硬是不出山。晋文公的近臣要陷害介子推,就建议用火烧山逼他出山。没想介子推就是宁死不出,最后母子烧死在山里,晋文公非常伤心,下令每年这一天不准烧火,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并建“大伯公庙”祀拜。威峰山原来的大伯公庙在山脚下,眼前这座新大伯公庙是山上居民后来建的,庙的后面就是大伯公印遗址,以前有三块巨石相叠,中间是方方正正的巨石,巨石上面叠一块印钮形状的小石头,非常像古代官印,人们称之大伯公印!这是一块灵石,非常难得的地理标志。归港的船舶行驶到南门湾,船老大会根据大伯公印的形状变化,判断什么地方应该拐弯,什么地方必须避开暗礁。铜山人自古视大伯公印为胜迹,它的消失成为铜山人永远的遗憾!

            大伯公印遗址后面是威峰山的东边岩巅,上面还惨存两块巨石,虽然也受到破坏,但依稀可以看出石头漂亮的形状,我们爬上这块石头,老沙说别看这石头在山巅最高处,其实它是大伯公印下部的石头,可见大伯公印有多高。大伯公印下面还有一块很大的石饼盖着一块“秋凊石”,就像一间石屋,以前人们经常在酷夏来这里睡觉纳凉,整块石头被人躺得光滑可鉴,“秋凊石”下面还有一个老鼠洞,小时候大家经常在里面捉迷藏。当年大伯公印和秋凊石是威峰山东岭最显著的标志,客人远远望之,无不啧啧称赞,可惜这些胜迹都不复存在了。大家听了黯然神伤,前几年我常来大伯公印遗址,写过一首五律。

      拾径威峰上,空悲石印亡。

        林莺栖密叶,山犬吠幽堂。

      棋落回廊静,风穿鼠洞凉。

      归帆过东岭,翘首意伥伥。

      如果威峰山能够恢复原貌,人们就能欣赏到巨石巉岩、层峰耸翠的山海极观;就能领略到双帆疾驰、伏虎仰狮的威武霸气;就能感悟到石屋回廊、石饼鼠洞的意净心空!

            历史上的威峰山还是铜山最大的水源地。威峰山良好的生态条件,造就当年铜山奇特的梯池地理,在其宽大的东岭错落着月眉池、咸田底池、后尾池、瑞记池、石笋池、油车池、马槽池、圆潭池等等,这些水池层层叠叠,一池接一池,一直到最低洼的七星池,这些水池为铜山农业灌溉和土壤保湿、吸纳山洪、抗击旱灾发挥重要的作用。

          夕阳西下,我们下山来到恩波寺前,站在过去那块幞头石的位置上回望,黄昏下的威峰山更加稳重,这是一座雄壮伟猛的门户山,也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山,更是一座为历史做贡献的功德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寻威峰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lg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