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赢得辩论为目标而要以学习真理为目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也曾提出这样一段论述。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为了追求真理,要毁掉一些我们内心最亲近的事物。
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哲学家或热爱智慧的人更是如此。
因为,纵使双方是挚友,我们对真理的虔诚却是超越友谊的”。
亚里士多德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忠告,一个大多数人都忽视的箴规。
许多人都会下意识的以赢得辩论的胜利为目标,却往往忽视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学习真理。
辩驳要基于理性而不是毫无理性的争吵这正如我们在阅读或学习的过程中,不同意作者所表达的某些观点时所表现的。
一定要能够理性的表达自己的见地,不要任性而无理智地辩驳或争论。
辩驳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探讨,需要能够有节制的把握其中的尺度,否则它将变得毫无理性可言的争吵。
时刻牢记我们的目的而非陷于方法中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目的——探索、发现、学习真理,而辩驳、争论、受教都是为这一目标所服务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所以如果当我们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时候,就没有必非要去赢得这场争辩的胜利。
诚实是我们通向成功的路径因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赢得这场争辩可能会让我们得到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虚荣心、也可能让我们在某个领域或范围内名噪一时。
但长远的角度来看,诚实才是我们更好的策略,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学习和探索真理,而不是赢得一场又一场辩论的胜利。
将谈话视为一种战争的人为反对而反对生活中有很多将谈话视为一种战争的人,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为反对而反对,无论对错都要反对。
许多人也将这种心态带进了学习和阅读中来,他们目光永远聚焦在书中那些他们要反对的地方。
这些“好辩之人”钟情于细枝末节、执着于鸡蛋里挑骨头,至于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心态是否偏差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你赢得这场对话的胜利所以当我们通过阅读方式与一本书的作者进行对话或争辩时,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我们赢得这场对话或争辩的胜利。
因为我们可以掌控一切、解释一切、评论一切、批评一切,而作者却不能出现在现场为自己辩解。
甚至还有更简单的方式体现这种的优越感,我们都不必读完全书彻底了解作者的意图,只要翻看一下前几页就可以信心十足的匆匆的为其定论。
通过对话要知道什么、明白什么、学到什么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明白,与这些作者——各个领域的老师——对话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这些对话我们能从中知道什么、明白什么、学到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以学习真理、增进知识为目标。
而不是追求将对方打败、辩驳的体无完肤这些肤浅的目标,那么我们一定能够认清争强好辩的危害所在。
读者不可以极端反对或专门挑作者的毛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并不是反对你挑作者的毛病,就如我们之前所说“没有一本毫无瑕疵的书”。
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读者不可以极端反对或专门挑作者的毛病。
正如事物有正反两面一样,当我们反对作者的观点的同时,也要有同意他们观点的心理准备。
无论同意还是反对必须要顾忌的一点就是“事实”但有一个底层原则是不变的,就是无论我们要同意还是要反对,唯一要衡量、把握、掌控、顾忌的只有一点——事实。
所谓事实就是指这件事中蕴含的真理以及从中真理中我们能够学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一个好的读者要避免争强好辩,不仅仅局限于诚实——看到一些无法反驳的事实要勇于承认。
必须要同意作者时不要因个人好恶而反对还有一点就是,当必须要同意作者基于某些事实、公理、不证自明理论而形成的某些观点时。
不要因个人的好恶而反对,不要因同意而有难过、低人一等的感觉。
请时刻牢记如果有这样的感觉一定要控制它们,因为这可能就是一个积习已深的争抢好辩者的真实表现。
避免争抢好辩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章的介绍帮助大家深刻的理解在阅读中“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因为那是我们情绪化、非理性的一种表现,也是阻碍我们学习真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