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真正意义上耐心看完的一部历史剧,而且真正有自己思考的一部文学作品。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去知乎搜到自己一直心存疑惑的一个问题:这是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真正的历史,那大家讨论这么多到底有无意义,其实一般情况下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提问者心中是已经有了答案的,只是不知如何用贴切的文字付诸笔墨,让自己更明白一些。
下面的文字便很好的回答了我的问题,来自知乎凌羽中,作者在17年就已写完《大明王朝1566》人物系列,我认为作者的观点还是非常好的。
《大明王朝1566》是虚构而非真实,这一点已经提到过了,那么为什么在谈这部剧的时候要将其归于“历史观”的角度呢?因为《大明王朝1566》的虚构虽然不基于历史事实,但是它忠于历史规律,是在编剧刘和平先生对于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之下,基于历史规律而杜撰出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在历史上并未发生,但是却可以理解为,是同时遵循同一历史规律下的平行世界发生的故事。
如作者所言,这部文学作品是遵循历史规律的。知道了这个答案,我下面的文字在我心中才真正有了价值,如果他人读到,也不至于评价无病呻吟。
看历史书到底有没有意义?
读史使人明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看起来是大话,实则不尽然。我们学习历史,观察历史,实际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的过程。历史可以提高人的修为,增长人的智慧,学习历史在生活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大明王朝1566》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真正的“人”,都有私心,有贪欲,把人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看完剧又看了书,在这里我用输入输出来解决自己的的疑问。
《明史·海瑞传》载“海瑞闻讯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
为什么海瑞听到嘉靖去世会陨绝于地???
如何看待嘉靖评价海瑞:无君无父,弃国弃家?
海瑞尊的是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嘉靖修的是道,崇尚无为而治。太过则不及,仅凭一家之言,未免太过主观,争了几千年,也还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大明王朝1566》中拍案叫绝的台词
1、两句话你要记住,一句是文官们说的‘做官要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
躲到人家都不注意到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
退了下来就有了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吕芳
《大明王朝1566》 笔记2、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 郑泌昌
3、读书是为了明理,明了理就有了主张,知道该怎么做。但理是在变化的,又不能守死理。
4、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就像个媳妇,上面有公婆,中间有丈夫,下面还要拉扯着一大群孩子。会当媳妇两头瞒,我也是个媳妇啊,就是比你长一辈。 ————严嵩
5、严嵩教育儿子严世藩:"你爹 ,我是首辅大明朝20年的首辅;大明朝离不开你爹;皇上离不开你爹;你爹不光能杀人;治人;罢人;还会用人,只有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素!"
6、严嵩:“人生在世,什么人最亲啊?”
徐阶:“当然是父子最亲。”
老严:“未必。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按理说世上最难报之恩当父母之恩,可有几个儿子的作如是想啊。做儿子的都想着父母对他好是应该的,于是恩养就成了当然。”
7、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能用长江而非黄河,朕岂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朕便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要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链等人的道理。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嘉靖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