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先说一下我看书的原则,一共三条。
第一条:只看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不管一本书被外界如何夸赞称耀,只要不合胃口,我就不会去看。第二条:我看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书看完,有些书纵使是声名远扬,但看起来特别费劲(这儿不是指难以理解,而是指看不下去),我就不会去看了,并且我深信那是因为现在打开的时机不对,所以才看不下去。第三条:工具类的书,看得比较少,或者说工具类的书,我更喜欢用听的方式,《樊登读书》和《益伴》是我用的比较顺手的APP。
ok,言归正传,有些书具体日期已经不记得了,但基本都是最近10天左右的样子看的。
1.《瓦尔登湖》作者:梭罗
此书的名气自不用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向往已久,终于在老师家里看到了这本书。翻开之后爱不释手。我很佩服作者,有那样的勇气——一个人跑到远离人群的大自然去隐居,自己动手建房子、种地、种菜,完全自给自足。这大概是很多都市人向往的生活吧!从李子柒和张二冬的爆火,就能看出一二。
但作者却特意强调了,并不希望别人也像他那样去“隐居”,他说自己是主动“隐居”,而且虽远离人群但确是出世的,并不是一味的消极逃避。
【这些年,穷游、旅行等词爆火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的跟随着,他们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和“再不疯狂,就老了”等毒鸡汤去给自己洗脑,不管不顾的冲出家门,流浪在外,这中间的大部分怕是在现实世界备受打击,而选择用这种方式去逃避吧!】
{我倒觉得,重要的不是去旅行,而是知道为什么去旅行。旅行回来以后,大概率不会让心灵得到多少洗涤,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依旧得面对,该买的房子还是买不起、操蛋的工作依旧得去干,而自己可能变得更穷了。}
梭罗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倒还挺吸引我的。
他说,你一定要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居住,但跟外界要随时保持联系。你想做的很多事,如:努力奋斗实现理想,都是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持续不断地付出才能得到的,但当你处在人群之中的时候,你会被很多无谓的活动、应酬消耗掉很多精力及时间,你就无法专注的做自己的工作了。但追逐梦想的这个过程,枯燥且漫长,你总有一个人累了、烦了、不想动的时候,这时你就需要去找那些朋友,并短暂的融入到他们那种生活方式里面,让自己调整好,再重新出发。(大概是这个意思,我水平有限,可能没讲清楚,抱歉)
按照这个,去对比自己最近的生活,确实如他所说,大部分时间我是希望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看书、码字、思考、发呆、睡觉,但当我一个人待腻了以后,我会立刻去找我的朋友,跟他们聊聊天,探讨一下八卦,看看最近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这个过程每次都能带给我很多思考,也算是给我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我喜欢这种感觉,如果有可能,我甚至愿意一辈子都这样。
书籍评价:5颗星
推荐指数:5颗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