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到贾行家老师解读《变老的哲学》,听了好几遍,必须做下笔记分享喜欢哲学的朋友。
奥地利哲学家让·埃默里写过一本《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埃默里二战期间被纳粹关进了奥斯维辛。有过这种经历的作家作品里都有种清晰可见的沉重气氛,会阴郁得让读者喘不过气来,不只对人生,对于整个人类文明都有彻底的质疑。
在这本《变老的哲学》里,埃默里说:变老的人是“在身体和灵魂中拥有时间”。
他形容:年轻人是把自己的身体投入了空间,而进入老年,才开始感觉到“拥有”时间,这个时候,人会觉得不再有那么多的事情降临在自己身上;他的生命存在于自己的身后,能感觉到的只有已经度过的时间。
古罗马的西塞罗,他是位哲人,也是身在罗马权力顶层的政治家,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家。
西塞罗在一篇文章里思考:人变老了还能不能获得幸福感?
他觉得可以。
第一,变老以后,深思熟虑的性格和表达会更加成熟,仍然可以工作;
第二,变老会使身体衰败,但只要保持锻炼和节制,还可以继续品尝生活的乐趣;
第三,衰老剥夺了很多感官上的快乐,也未尝不是好事,这有助于去追求更伟大、更高尚的理性愉悦。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老年人最容易陷入两类精神危机:一个是过度缅怀和追忆过去的时光,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让“生命存在于自己的身后”。这些想法其实于事无补,过去的事情是不断加重的负担,人的思想更应该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那些人力所能够改变的事情上;
另一个危机是过于依附年轻人,企图从后代身上获取活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父母过度地关注成年子女。他说:你告诫子女不要犯错误,通常是没用的,他们不一定相信你,再说,犯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父母对成年子女的关注应该是默默的,最好是出于对人类的广博之爱。
罗素的姥姥八十岁以后开始失眠,她就利用从午夜到凌晨三点的时间读科普书。她忙到了根本没时间去观察自己的衰老,而这反而是保持青春的好方法。
罗素强烈建议老年人建立热烈而广泛的兴趣,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那样一来,就没有理由在乎自己是不是年老,那仅仅是个统计数字而已。
埃默里在他的《变老的哲学》里也有近似的观点,有尊严的变老没有别的方法,只有
继续“像年轻人一样对待生命”
“从时间里抽身而出”,不用在乎别人怎么定义自己,也不用去操心还剩下多少时间。
用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名句来说,就是“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是的,如同我们,其实退休并不意味衰老,反而越来越喜欢这种状态,不必为生活灰头土脸,咬牙坚持,其实即使了了的退休金也无法阻止你的淡然处之,因为这个年龄的你需要的不再是浮华,一件素衣,一本书,一个家,一份责任,一份淡然,一个兴趣,满满的爱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