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之前看山是山,只是觉得文章写的好,却说不出如何好。如今却可以从人物、场景、对话、开场试着评价一二。
一些网文,甚至是畅销文中的主角刻画总是用类似“帅的不要不要的、亮瞎双眼、身高一米八,棱角分明”等词汇堆砌,也竟然唬住一些年轻小姑娘。现在看来都似画皮,面容模糊,性格千篇一律没有特点,竟都不似真人。
每一间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想起高中时期我也曾坚持记了两年的日记,里边对于地点的叙述简单粗暴到“教室里、操场上、寝室里、去食堂的路上”,把日记当成了记账本。
对话不就是把想说的话记下来,哦,再带上双引号吗?还真不是!
《白象似的群山》原以为文章里的对话是最容易写得,现在却发现是最难的。就像是安排了一幕戏剧,里面的主角是什么样的人才会说什么样的话,根本由不得安排。所以人物上场后,作者要不断的揣摩戏剧里的角色会怎么说话,而不是随意安排对话,最后变成四不像。
而对于小说开场的刻画,就像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却可能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像是种子,极小极小,却在时间的长河里发酵,变成极大极大。
写小说不是记流水账,若无开阔的视角,深厚的阅历,便都是文字的堆砌。
嗯,我现在就在尝试着搬运文字,试着堆砌,期盼着有一天这些堆砌中能孕育出些许奇迹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