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8 十二因缘

作者: 一叶飘零 | 来源:发表于2019-11-04 08:31 被阅读0次
偈8 十二因缘

                        能 信

缘起性空无所明,所造善恶业识行。

名色和合胎初定,诸根完备六入清。

根尘触受苦乐经,贪爱妄取总伤情。

年少终至老死命,有因有果招受生。

日有阴晴月亏盈,潮有涨落复零丁。

三世两重因果证,出离生死心自平。

偈8 十二因缘

  《阿含经》《妙法莲华经》《十二因缘经》均有论述。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著,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

        从“老死”追寻到“无明”,称为逆观;从“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此顺、逆观又可分为流转门的顺、逆观与还灭门的顺、逆观。

        十二因缘流转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生(流转)的原因,所生的果报;还灭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灭(还灭)的原因,所灭的果报。

        顺观是:“无明”灭“行”就灭,“行”灭“识”就灭,“识”灭“名色”就灭,……。

        逆观是:如果要“老死”灭则要灭掉“生”,要灭“生”就要灭“有”,要灭“有”就要灭“取”,……。这就是还灭门的顺逆观。

相关文章

  • 偈8 十二因缘

    能 信 缘起性空无所明,所造善恶业识行。 名色和合胎初定,诸根完备六入清。 根尘触受苦乐...

  • 心生万象,恶即我恶

    佛偈 善恶本无性, 因缘随自生...

  • 2018-04-04

    《观世音偈》 慈航下凡为妙善, 历经劫难修成佛。 不舍众生显大慈, 闻声普渡有缘人。 观音化身三十二, 方便因缘普...

  • 诸佛菩萨名号

    缘起偈: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 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

  • 2020-03-26

    法身偈,也就是缘起偈。也是缘起咒汉地的念法。 印度等地在塔基和佛像内多刻有此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

  • 十二因缘

    1、原文: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

  • 十二因缘

    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

  • 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 [shí èr yīn yuán] 缘起(梵文、巴利文:Nidāna)也称十二缘起支(梵文:pratīt...

  • 十二因缘

    (存在中存在的因 )(向内细解真谛。) 缘痴无明有行 缘行有识 缘识有名色 缘名色有六入 缘六入有触 缘触有受 缘...

  • 十二因缘

    据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偈8 十二因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oy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