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深处有珍奇”这句诗是钱梦龙老师在海边游玩时妙手偶得的佳句。
在十几年前拜师仪式上,钱梦龙老师把这句话赠给爱徒肖培东老师,意在勉励他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潜向“碧波深处”,才求得语文教学的真谛。
十几年来,肖老师用自己的课堂教学去解读这句话,渐渐的读出了珍奇,由此我想到《再别康桥》里的一句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肖老师不正是这语文教育的寻梦人么,现在不正满载一船语文教育的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么!他由“浅”入“深”,又因“深”而归于“浅”,正是这“深”和“浅”相互转化之间,他悟出了语文的真谛:“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
细细品味这本书中的这16个课例,惊叹惊奇!再细品这本书的名字,“浅浅地”三字,可谓意蕴丰富,可一点不浅!
浅浅的教语文就是不忘本,不忘纲,不忘课标上的一句话: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肖老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清晰地指向这个目标,他教学中的每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几乎都围绕语言的教育展开,并巧妙的把思想、情感、情趣的熏陶感染有机的统一在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教育过程之中,真正体现了所谓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三个字让我想到了黄厚江老师所说的“本真语文”,本真语文就是寻找母语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的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黄厚江老师说,本色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你可以走的很远,但必须承认,这里是出发地,钱梦龙老师也曾引用黎巴嫩诗人所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现在就是我们忘记了语文课程的根本性的问题,但是肖老师始终把握住了语文的本色,在课堂上教学生动耳去听,动嘴去说,动眼去读,动手去写,动脑去想,动心去感悟。在课堂上坚持做最基础的语文训练,听啊说啊读啊写啊,简简单单,清清爽爽,明明白白,他牢牢的踩在这一片片文本的土地上,不摇不晃,不偏不离,就这样,浅浅的教语文。
浅浅的教语文就是肖老师教的很率真,不做秀,真真切切的概括内容,慢慢的引导孩子梳理文章的思路,不催促不走过场,不放弃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不放弃一个标点的细致分析,抓住文本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反复咏叹,直至学生明确情感,就这样贴着文字的大地行走在语文课堂上,就这样,浅浅的拨开繁杂的草丛,找到最靓丽的一株种成课堂的大树。
浅浅的教语文就是肖老师每一节课的深情朗读,他把每一朵花的微笑读成祝福,把一声羊的“咩”叫读成惊醒,让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诵夏日时光的名字,每次朗读指导都是实实在在,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马上立竿见影,效果显著,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这才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浅浅的教语文就是肖老师对文本切合实际的创新解读,他从解读看客的冷漠中理解孔乙己的生活背景,从而体悟主旨。在《皇帝的新装》中,分析谁是这场骗局的导演,从这个问题入手来分析每一位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也读中大人的“心装”,这个故事就是成人的世界,而不是小孩子的心理。课堂上与其说是肖老师在张扬自己的情感,抑或文本的情感,不如说他是在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抑或对生命的思考,他的课堂既有师生平等的对话,又有激活情感的思维流程,既有酣畅淋漓的师生平读,还有悲悯情怀的追问,又有陶冶情感的文本升华,细细品尝,清香沁脾。
浅浅的教语文就是肖老师的一颗最纯真的最纯朴的心,他说当他走上讲台教语文的时候,面对孩子们清澈的脸庞,他总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所以带着这种情感去读文章,去努力寻找最细小的语言点,那一个字一个标点就是母亲的心,他说语文就是教我们最好的语言去爱我们的母亲,语文就是要我们用最纯朴的语言去爱我们的大地。他说,大自然中新嫩的芽叶,碧绿的树荫,天外的鸟鸣,深潭微波,沉寂或喧嚣,张扬或含蓄,深深浅浅都有语文的理。是哟,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抬头看到的一朵云,低头看到的一粒尘,都闪烁着语文的光彩,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去感悟这个世界,去触摸这个世界去读懂这个世界,其实想想,语文就是这么简单!
所谓的浅,就是在当今语文教育“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况下守住的这份本真,也就是“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这份平和!浅浅的教,就是教的低调,不张扬,不做秀,教的精致而不繁琐,教的细腻而不造作,教的智慧而不显山露水,教的温情脉脉而不失阳刚之美!
没有滑入碧波深处的钻研,哪有这惊人的浅唱低叹;没有贴着文本的行走,哪有这飞翔的华美!被“浅浅”二字折服,为“浅浅”二字叫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