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书吗?你爱读书吗?
不是有句话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吗?
书,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世人智慧,读文读诗读史,明情明事明理。
书,承载古今,衔接未来。谁不愿在书的陪伴下愈走愈充实,让自己的人生灿烂辉煌?
可能是因为自己学文科的缘故吧,对文字的灵敏把握更胜于数字。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对书也渐痴迷。
闲暇时,或躺床上或侧倚在宽松的沙发上,翻开手中捧读的书页,此时是最开心幸福的时光了。
闲暇读书成了习惯,当眼眸触及翰墨文字的时刻,我的心就像偶遇自己心仪的恋人般泛起阵阵涟漪,疲乏皆消,烦恼皆忘,心情舒畅。
汉代大儒刘向曾经写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是呀,当我们工作走入困境时,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烦恼时,当我们面临情感的困惑时,书中知识能帮我们获取解脱的源泉,书中人物经历可以开启我们新的认知,给予我们启迪,引领我们前行。
这也就是所谓“医愚”了吧。
读书就似一剂良药抚慰了终日忙碌的心灵,让疲惫的自己得以喘息、放松、调和, 块垒尽释,烦恼全消。
大部分的我们都渺小如沙如浮尘,而读书就似跋涉拓荒,令人陶醉其中,从中获取知识源泉。
心存书香气自华读书是把文字化作缕缕清香,滋润心灵,知识会穿越历史的时空,飘然而立于我的案头。书就像良师给予我深刻内涵,就像益友赠我灵魂净化,让我做个善良而有品德的人。沉静在书的境界里,我快乐,我幸福。我甘于寂寞的品味着这份只属于我自己的美丽风景。
记得好像有个图书馆长说:“天堂大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一语道出了天下热爱读书人心中的梦想。
读书,能让我们跨过千山万水,寻觅那份期许希翼;读书,会让我们成为不一样的自己;读书,古今书籍犹如欣赏波澜壮阔的画卷;读书,让我们阅览无数中外鲜妙事物此起彼伏。
读书还可以拜谒孔孟作文,邀约李杜作诗,春可观万物复苏,冬可赏千里冰封;读书,你会不期而遇一个又一个神奇故事;可以让人丢掉浮躁和喧嚣,摒弃狭隘与偏激,让你的精神提升净化。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阅读贫乏的时代,有这样的节日的存在,让大家产生一些心灵上的共鸣,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兴趣爱好。
白岩松说:“阅读意味着什么呢?阅读就是在你的生命春天里头不断的去播种,然后让你的这颗大树木越长越郁郁葱葱,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整个民族都有气质。”
心存书香气自华阅读不仅会让一个人变好,也会让一个国家变好。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量,现代的人离书籍越来越远,不是因为不需要了,而是被现代科技发展催生的精神膨化,是精神的过度肥胖后的虚弱。
精神的过度肥胖,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不思进取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书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希望有更多的人再一次找回书籍——人类精神的健康食粮,来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减减肥,补充一下自己真正需要的能量。
心存书香气自华根据统计,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人均每年读书都是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是达到了68本。两个国家中,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多达8位,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是全世界拥有图书馆最多的国家。而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而匈牙利这个人口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百分之一,却拥有近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诺贝尔获得者更是多达14位。而我国每年人均读书据说仅有4.5本,大约45.9万人才拥有一座图书馆。
有位学者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有多深。
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
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共同的信仰。
读书,让你的世界因与书结缘而美丽。
择一空闲,捧一本好书,倒一杯茶水,静静的读书吧,书香不减来时路,添得佳句一两行,放下负累放下名利,让心灵回归自然,让自己的精神家园,与书相亲相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