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孩子,童年时期大概都有过上山砍柴的经历。为干活而来,提刀上山,气势生猛,来到山中,见草就割,见树便砍,恨不得将山上一草一木都搬回家。待下山时,肩挑几十斤的重担,才后悔不该以渺小身躯和偌大山林相抗衡。
成年后,周末时光偶尔也会安排登山的健身活动。为休闲而去,上山时便提醒自己要保存体力,所以上山的步子迈得不大,但很稳。上得山来,又马上告知自己要调整好呼吸,因为山顶风光和我们的心境是同步的。正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经过一场身心的洗涤,再下山时,我们的步子就轻便多了,就算不能一路欢歌,至少收获了一路欣怡。
看来,因不同目的上山,便会有不同的在山状态,也会有不同的下山收获。
其实,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在上山期,如果你一心只想着好好表现,大事、小事都抢着来做,干来干去,最后发现自己无外乎只能干一些小之又小的事,而真正想干的大事、正事一件也没做成,而“下山”时间又快到了,于是匆匆挑拣一事了结,向领导汇报过后,便只能跟着众人“下山”了。
反过来,如果在上山期懂得保存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做好自己工作范畴之内的事务,如果还有幸能趁早上得山来,那也应该保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心境。登高望远,不是为了俯视众生,而是为了再做回众生。
“在山”时,别人可能是众生;“下山”时,自己便是众生。
我们不能只用工作成绩妄定一个人的才华与能力。要知道,事业的起点和施展能力的平台往往比之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年轻人会觉得自己在工作上一直处于上山期,体会不到事业的成就感与乐趣所在,那就勉励自己吧:“在山”之人,总有“下山“之时。
希望那时,你还能留有实力,比别人抢先一步成功登顶,同时,也希望你的实力允许你在山顶流连忘返时,还能给其他“上山”的同行者留有一线风光,因为你们很可能是同一批“下山”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