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实验室:思考年轻管理者的变与不变,希望陪伴100万年轻管理者在变革时代勇猛精进,潇洒起舞~
25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角色转变经常会遇到什么问题?
前几天,和半年未见的W君相约一块吃火锅。W君是我多年好朋友,酷爱健身和学习,非常有激情,之前在某互联网创业公司做团队负责人,在公司发展最迅猛的时候,曾带领团队攻城略地,成绩绝对算得上金光闪闪。
半年前,在猎头艰苦卓绝的软磨硬泡下,W君被挖到某知名国内大公司,带领一个相对成熟的事业部,出任负责人,分分钟有种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即视感。
这次见面,W君看起来很疲惫,人也看起来消瘦,饭过三巡,W君吐槽兴致来势汹汹,开始大倒苦水。
W:兄弟,感觉自己一身武功,就是用不上
我:怎么说?
W: 在之前公司,简单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但是到了这里,感觉人际关系复杂很多,需要协调的部门非常之多;之前决策很快,但是现在慢的像蜗牛一样。目前业务明显有衰退迹象,但是所有人感觉特别好,还都特别骄傲......
我:毕竟你是空降兵啊,哈哈
W:我也知道,空降兵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也做了很多心理上准备,但是现在整体感觉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心累….
我: 你还记得去京东不足一年,然后被调任的原宝洁高管熊青云吗?
W:……
熊青云绝非等闲之辈,在宝洁从助理经理一步步做到宝洁大中华区副总裁,成为宝洁全球职位最高的本土华人,功力还是很深厚的,大部分人是从她的那份离职信了解到她,可惜入职京东1年就被调岗。
(图片来自网络)我:我个人还是非常佩服熊总自我颠覆的勇气的,一个人职场上的成败有太多的影响因素,为了简单分析,咱们先抛开熊总遇到的具体状况,比如东哥的风格、京东具体业务等等,单纯从情境能力角度,她遇到的和你遇到的,本质上是一样的。
W: 情境能力是什么鬼?另外, 不一样吧,我之前一直在互联网公司,现在才到这个大公司,熊青云是一直在500强,后来去的互联网公司的啊?
我:不着急,我们来看一个图。
在隔壁桌的一片错愕中,我们拿起火锅店的餐巾纸,画了起来。
如何预判自己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情境能力
情境能力就是我们在不同情境下有意无意锻炼出来的能力。团队或企业所处情境不同,对于人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
先来看看这个图:
(图片自己拍摄)简单说明下:
创立期:创业团队,从0-1,需创业家;
成长期:团队开始迅速发展,从1-10,需攻城略地的英雄;
青春期:团队强调制度化、流程化,为未来的10-N打基础,需金管家;
稳定期:团队成熟,组织控制性和创造新相对平衡,需守业者;
转折期:业务先扬后抑有微弱下滑,重政治文化,需变革者;
变革期: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强烈呼唤变革英雄。
比如,2013年陈春花老师出任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那个时候新希望急需变革英雄,陈老师当时力推变革,最终不负众望,陈老师这些在变革期得来的功力深厚无比。
每个职场人一生的职业发展基本上都在这6个不同区间跳来跳去,很少6个阶段全都经历过,一个人经历集中在哪些区间,通常对应的情境能力就会更强一些。转型之所以痛苦,就是情境已经变了(当然还包括上司、公司、职能等等,后面有机会我们逐个分析),而我们没有及时跟上。
我让H君把自己所有工作经历,标在不同情境阶段:如果是高管,主要看公司所处不同情境;如果是中基层,主要看自身团队处于什么情境。”
H君的情境能力图,如下:
(图片自己拍摄)W君共三段经历,第一段在青春期,第二段在成长期,第三段也就是目前是在转折期。
几乎在画好的一瞬间,悟性极高的W君异常兴奋,开启口若悬河模式:
原来我之前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创立期和青春期,在转折期这方面的能力和经历相对单薄。
第一 重点不一样。 创立期更关注技术能力,就是把事情做成的能力,强调“干”“拿结果”;但是转折期除了技术能力,更需要“组织政治能力”“组织文化能力”,考验不仅仅是具体的专业能力,考验我在更复杂多元的协作关系中,搞定事情的能力,
第二 状态不一样。创立期大家更有行动激情,转折期更多状态是”“我们现在很好啊,为什么要变”,这个时候,我贸然和大家说要改变,其实团队是非常排斥的。
第三 决策方式不一样。在创立期,需要快准狠,杀伐果断;而在转折期,则更需要圆润的领导力,应该采取参与式决策,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如果是到了变革期,则又需要更加杀伐果断,当然也需要更全面的技术能力,政治组织能力和文化能力......
我之前就是把杀伐果断,用在了需要更柔性的转折期。如何达成共识?如何有共同的紧迫感?如何让利益相关方理解和支持?这些才是要关注的核心啊。。。
看着W君口若悬河,不得不佩服他的悟性,因为正想和他分享一个这样的能力偏好认知工具:
(图片自己拍摄)这个工具可以用来评估,你更偏好用以下哪方面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技术能力指:专业能力,指包括战略、产品、市场、技术、流程等等方面的能力;
政治能力指:善于处理组织内各方权利和利益冲突,善于平衡各方关系;
文化能力指:特别关注并善于设定组织价值观、团队文化等等。
W君完全无师自通,看来,完全不用了。饭毕,W君说要“没收”这些餐巾纸,我说“等等,让我拍下照片,过几天写文章用”。
为什么越牛叉,越要小心?
所有角色转型和变革管理都离不开现状评估,自我评估是其中极其重要的评估维度。要做的就是通过评估发现短板,通过自我学习或者互补团队来弥补自身,跟上情境要求。
之前罗永浩反思说,正因为自己个人极大的网络影响能力,所以导致锤子科技市场品牌方面整体团队能力明显偏弱,这在后期,让他吃了不少亏,也花了他很大力气去补足。
而难就难在,越是背景牛叉的人越难自我评估,因为更容易路径依赖和骄傲,觉得自己曾经是这么干的,结果很好,为什么在新地方不能这么干呢?很容易把自己的假设当实际的问题,把曾经的方法当成现在问题的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犯错误或者自认为在做对的事情,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缺乏对于自身和外界足够的认知。因此,我们需要“必要”的框架帮忙,之所以说“必要”,因为没有这些工具,我们都很容易陷入一种泛泛的、同时又很有欺骗性的良好感觉“这个我知道啊”。
所以,最后想以这句话收尾,送给自己也送给坚持阅读到最后的你。
“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刘慈欣《三体》
写在最后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自我变革已变成这个时代、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背景色,而我们要做的是提前做好准备。
心态上拥抱变化远远不够,还需要知道怎么拥抱?甚至怎么引领一些变化?
也许这值得我们好好去学习和精进。
大家在职场又遇到过哪些变化呢,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