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桃花扇)

摘抄,(桃花扇)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3-10-21 19:49 被阅读0次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句广为流传的唱词,出自清代孔尚任的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

孔尚任,这个名字,你或许没有听过。他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山东曲阜人氏。他与写出《长生殿》的洪昇被并称为“南洪北孔”,被誉为康熙时期照耀文坛的双星。他的父亲孔贞璠是明朝崇祯六年的举人,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活动。孔尚任从小受到父辈的影响,对南明的覆灭有着深刻的感受。

艺粹赏析 兴亡一系桃花扇-印象关注-印象河南网

所以,《桃花扇》历来被说借男女情事,写国家兴亡。在抗战期间,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还把这个剧本改成话剧,广受欢迎。抗战结束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话剧《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著名导演谢晋也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还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

那么《桃花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背后又蕴含了什么文化内涵,令它如此广受欢迎呢?

                                一血溅桃花扇

《桃花扇》的男女主分别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名妓李香君。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未归,苦闷无聊之际。经杨龙友介绍结识李香君,两人一见终情。侯方域以诗扇为信物,赠予李香君。

隐居南京的魏忠贤余党阮大铖与复社文人之间水火不容。但他有心笼络。于是,当他得知侯方域手头拮据,便用重金置办妆奁(lián),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去,意欲借以缓和与复社的关系。谁知道,李香君一眼看穿他的计谋,愤而退回妆奁,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sōng)登基,改元弘光,史称南明。他们擅权乱政,排挤东林、复社士子。时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

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写信劝阻,却被阮大铖诬陷为暗通叛军。侯方域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参赞军务。阮大铖为泄私愤,借着马士英想笼络淮阳督抚田仰的机会,献计买李香君送给田仰作妾。李香君誓死不嫁,以头触桌,昏厥于地。杨龙友爱莫能助,见两人的定情诗扇溅了斑斑血迹,便把它点染成几枝桃花。

后来,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被李香君趁机痛骂以泄恨,但仍被选入宫中教戏。李香君只能托师傅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可侯方域刚回南京探望,就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最后,清军渡江,弘光君臣逃亡,李香君也终得以从宫中逃脱随人逃难,侯方域才能出狱,避难栖霞山。这对苦命鸳鸯在白云庵重逢。在张道士点醒之下,二人双双出家。

《桃花扇》虽为一出传奇剧本,但是立足于真实的史实之上。孔尚任以艺术手法,将弘光朝的兴衰更替在舞台上一一重现,其中散发的兴亡之感引大众共鸣。

孔尚任没有把重点放在男女主的情爱上,相反,他以南明各社会阶层为悲剧命运的承担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小民,既有有文弱书生,还有勾栏艺人。他们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努力与抗争,可却无可挽回地阻止这个朝代走向灭亡。

                            二从上至下,都是问题

在《桃花扇》中,弘光皇帝出场的次数不算多,但就这寥寥几笔,就将弘光皇帝难以肩负中兴大业的无能形象描绘了出来。

此时南都局势未稳,北方清朝的士兵随时有可能破城而入,在这种情况下,弘光关注的依旧是“无有声色之奉”,在阮大铖询问时,弘光说到“只因你所献《燕子笺》,乃中兴一代之乐,点缀太平,第一要事;今日正月初九,脚色(通“角色”)尚未选定,万一误了灯节,岂不可恼。”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弘光帝最担心的居然是灯节的戏的角色没有选好。

《选优》一折,弘光的昏庸与难担大任的问题尽显。这样的书写显现出南明亡实乃天命之转移。对于弘光不能励精图治,举贤能,而唯任马阮,致使党争再起,南都不保,而致中兴不成,这种看法也是当时很多明末士人在总结明亡经验时得出的结论。

孔尚任在《桃花扇》探讨这一问题时,也作出了同样的回答,所以在剧中塑造了一个无心国事、沉迷于征歌选舞的弘光帝形象。

而除了皇帝本人的问题,当时南明还面临“四镇内斗”的政治军事局面。在马士英拥立福王时,纠合高杰、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等武将,摘得拥立之功。

在福王即位为弘光帝后,这些人分授四镇,镇守江北。四镇虽以定策功封爵,但都桀骜不驯,互相不和。督师史可法多次从中调停,完全没有用。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四镇志骄气盈、各怀鬼胎,一心想要争夺江北繁华之地,进而要挟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史可法根本指挥不了四镇,只能尽力调解。

在《争位》一出中,史可法就多次痛心疾首的高呼,希望四镇以国事为先,放下争端。他的一番苦心在下面这段唱词可见:

四镇堂堂气象豪,倚仗着恢复北朝。看您挨肩雁序,恰似好同胞,为甚的争坐位失了同心好,斗齿牙变了协恭貌。一个眼睁睁同室操戈盾,一个怒冲冲平地起波涛。没见阵上逞威风,早已窝里相争闹,笑中兴封了一夥(huǒ)小儿曹。”

所以,南明的文武都在内斗,无力抗御外敌,亡国之命运难以避免。

最后,关于南明灭亡,不得不提明末的党争。明末的党争从万历天启崇祯年间一直延续到了南明。《明史》有评曰:“明自神宗而后,士大夫峻门户而重意气。”

这种峻门户而重意气在东林、复社与魏忠贤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继续发展。

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后,明朝官员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时,就发生过立福王还是立潞王的争议。

以吕大器、姜曰广、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复社党人希望立潞王,并提出福王有三大罪与五不可立,这在《桃花扇》中借男主侯方域之口说了出来。这也是侯方域的悲剧根源。但这不是说侯方域就是绝对正确的一方。

从血缘亲疏的角度来看,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确是福王。但侯方域所属的东林士人之所以反对由福王继位的真正原因是:福王的父亲,也就是第一代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当初万历本来想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可是在朝的东林士人因为朱常洵不是长子而极力反对,最后迫使万历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此,东林党人担心,一旦由福王朱由崧(sōng)继承皇位的话,会重翻旧案,趁机打击报复东林党人,这样他们在政治上就会失势。而要是拥立潞王的话,潞王以偏远的宗室旁支身份继位,自然会感激重用东林党,有利于东林党进一步扩充势力。总之,南明的党争在皇位的合法问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李香君的超然形象

在我国文学史上,曾塑造过大量的妓女形象,如霍小玉,宋引章,苹瑶琴.....这些女性无不才貌双全,无不对忠贞爱情及幸福生活有着美好追求,而她们的共同点在于她们的爱情观只是单纯对爱情,对自己归程的考虑,她们的生活只是由一人部分组成,那就是爱情生活,并没有什么家国思想及政治色彩掺杂在其中。

但《桃花扇》中的名妓李香君形象却与她们不同,她的爱情观和她人有所不同,她的生活也是由两部分组成,感情世界和政治世界。在爱情中她也贞烈,但她的贞烈很难和那些为了某个男人守节的贞节烈女同日而语,她的爱情观中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在整剧中她政治立场鲜明,有极高的思想觉悟。

李香君作者极力塑造的形象,她的政治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环境的熏陶中慢慢形成,她从小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正面“清流”和反面”浊流”斗争的影响。这些使她在思想和政治认识上有别与其它的女性形象,她崇拜的正是那些在国家危难之时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站出来保家卫国的铮铮男儿。

所以,后来她能在任何困难下都坚守对侯方域那一份爱,应该可以说和她政治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后来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的笔下,他也捕捉到了这个特质。在他的话剧里,侯方域变成了没有底线的懦弱士人。当他与李香君重逢时,已向满清投降,穿上了清朝的官服。李香君当即断情丝,痛骂方域后自尽,以死亡来证明了她的气节。

其实说到底,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在全剧来说,占的篇幅不大。孔尚任在意的,从来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他的《桃花扇》展现的是全社会,所有人面对不可抵抗的命运抗争的缩影,充满了文人对现实和精神探索的迷惘和无力感,在无力中又不愿彻底投降堕落而无所适从的迷茫痛苦。这包含了人类对自身的终极思考,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逃避不开的话题。这或许也是戏曲《桃花扇》能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

  • 忆秦娥·其二

    忆秦娥·桃花扇 文:董子溪 桃花扇,燕子来时东风暖。东风暖,...

  • 桃花扇,56

    桃花扇,56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春天的桃花扇,梦想欣欣向荣。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扇如何。阳光当头...

  • 血泪桃花

    ——浅评孔尚任《桃花扇》 一把桃花扇,在历史的长河里烙下了,一个凄凉的传奇...

  • 【康氏札记】读书发微

    康氏札记 读书发微•《桃花扇》丶《小窗幽记》及《全宋诗》若干则 清•孔尚任巜桃花扇》第...

  • 《桃花扇》唱词

    书毕偶翻书 扇遇桃花扇

  • 《桃花扇》PDF电子书下载

    书名:桃花扇 作者:孔尚任 分类:世界名著 豆瓣评分:8.6 简介: 桃花扇由明代著名作家孔子尚任所作,讲述了明朝...

  • 桃花扇相关的影视作品盘点,炸出无数俊男靓女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完成于康熙年间。 孔尚任虽然处于清朝时期,却以明人自居,《桃花扇》写的...

  • “桃花扇底送南朝”:李香君与侯方域爱情故事历史版

    “桃花扇底送南朝”:李香君与侯方域爱情故事历史版 @笑独行[编述] 白骨青灰长艾萧, 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兴...

  • 桃花扇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 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

  • 桃花扇

    她说,那把桃花扇还在小河底。我却觉得,早已不在了。 当方域从河边打捞到饭桌前的几条细鱼时,这把扇子想来还未被浸泡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桃花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tr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