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餓
現在“饑”、“飢”多混用,但古時其實兩字意思相異。
“饑”是五穀不熟,收成不好的意思。《墨子·七患》有“五穀不熟謂之饑”的說法。《說文解字》認同這一解釋:“穀不熟為饑。”
“餓”字從我,描述的是一種主觀感覺,也就是想進食、吃東西的欲望,後來也被引申為好奇心、求知欲甚至性欲。主觀感覺屬心,頻繁的過於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火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於心氣不足。
我們常常說衹要有手有腳,那是餓不死的!為什麼我們口頭禪裡面不說ji不死?如果心裡沒有想著用雙手去獲得食物的話,即便生理上沒有達到傷害身體致死,也可能會因為無心用餐死掉,比如之前聽說過的厭食症。
“饑”、“餓”只能算是近義詞,簡單地分析二者,它們存在著程度的差別,存在著對身心的不同的影響。饑傷身,餓傷心,餓比饑要嚴重一些。比如《韓非子·飾邪》:“家有常業,雖饑不餓。”雖然吃不飽,但是不至於餓著。《淮南子·說山訓》:“寧一月饑,無一旬餓。”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字裡藏醫》之饑餓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