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商业化运作的社群都希望做大变现,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发现即使自己的社群有一定的体量,氛围尚可,向外扩张却很困难。而有的社群迭代迅速,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这个时候作为社群运营者就要思考:我的社群结构完整吗?它是一个优质社群吗?它可以复制,快速迭代吗?
我们先检验一下自己的社群是否具备好社群构成的五个要素:同好(Interest)、结构(Structure)、运营(Operate)、输出(Output)、复制(Copy),我们可以简称为"ISOOC原则"。
同好(Interest)
“同好”是社群成立的前提,是社群构成的第一要素。
运营者可以基于产品、行为、标签、兴趣、爱好、空间、感情等创立有明确同好的社群,比如:驴友群、速读群、同乡会、宠物群、宝妈群、单身群、业务群等等。
这样社群中的人才能借助这个同好产生连接,满足情感、互动和利益的需求,社群才能长久的存在和发展。
结构(Structure)
“结构”决定了社群的存活,是社群构成的第二要素。
这个结构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这4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社群存活的时间就会越长。
组成成员:将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结构或者环形结构,最初的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交流平台:YY、QQ、微信、豆瓣、论坛等均可作为社群交流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社群属性选择平台。
加入原则:有了老元老,有了一定影响力,就要设置一定筛选机制作为门槛,可以保证社群质量,让加入成员珍惜社群。
管理规范:社群人员越多越不好进行管理,所以除了群主外,还要设置管理小组,并不断完善社群群规。
好的社群要由被大家认可的灵魂人物,多元势能的人,多种个性的人和多种标签的人构成,形成社群生态,让社群持续发展。
运营(Operate)
“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是社群构成的第三要素。
好的社群都是“重运营”的结果。除非你的社群成员势能足够高,否则不想幻想靠自然生长的“轻运营”产生好社群。因为没有“重运营”就没有重度连接,深度交流,不会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连接,更不会有自然生长的玩法。
社群运营在前期投入的越多,后期会越省力,所以在社群运营中要对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运营模式进行迭代。这样就限制了商业化社群不能采用兼职人员。
输出(Output)
“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是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
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是衡量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好的社群一定要给社群成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给成员加入社群和留在社群的理由。“输出”还要衡量社群成员的输出成果,社群成员的输出价值有利于社群影响力和价值的传播。
社群输出背后的一个逻辑就是把社群分享过程中碰撞激发的碎片化知识加以系统化输出,打社群IP化,成为对外输出的流量品牌和品牌资产。
复制(Copy)
“复制”决定了社群的规模,是社群构成的第五要素。
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社群越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在社群扩大前,需要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通过复制而扩大社群规模?
2.是不是有能力维护大规模的社群?
社群的扩大意味着投入的增加,也意味着可能永远只为新手和小白用户提供服务,在优质信息过滤上有很大的难度,高价值内容产出难度较大,所以在社群扩大之前,要明确你的目的,思考投入产出比是否足以将社群维持下去。
运用"ISOOC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社群是不是“真社群”,有了“退群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个社群是否是“真社群”。
退群测试
不是拉个微信群就是社群,很多群在使用完后就变成了广告群,这是因为组织方背后没有运营机制。
如果离开群,两个人没有任何方式的连接,那么这个群就不是社群。反之,社群里的两个人,彼此两两联系的维度越多,说明这个群的质量越高,也证明这个群是一个“真社群”。
社群的连接维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社群生命力的根本指标,一个优质社群衡量指标有4个维度:
社群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商业溢价能力越强。
社群连接度:社群成员连接的维度越多越好,从线上到线下越丰富越好。
社群参与度:社群活动参与的人越多,活动越频繁越好。
社群输出度:社群产生输出的成果越多,品牌越鲜明越好。
我们可以用这些方式评估自己运营的社群,有助于社群的长久存活和发展。用这些方式评估自己加入的社群,有助于帮助我们选择优质社群,产生高价值,高回报。
--- END ---
在生命的旅途中
且思且行
勿随意而安
勿且走且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