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从0-1社群运营实战训练营
如何设计并启动一个社群

如何设计并启动一个社群

作者: 诺拉的自留地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17:55 被阅读93次

    一、如何从0开始设计一个社群?

    设计一个社群,是指从无到有让一个社群成型。

    把社群看做一个产品,社群设计者应该担起的则是社群产品经理的职责。这个设计者有可能是社群创建者,也有可能是主运营人员。社群产品经理的想法,直接决定一个社群的路线,以及后期是否成功。

    在推广和建立社群之前,我们需要先设计好社群产品。而设计一个社群产品框架,则需要考虑以下六大维度。

    第一,定位

    就是建立这个社群的目的和性质。

    我为什么建立这样一个社群,将这些用户聚集在这个社群做什么事情。作为主运营人,我希望从这个社群获得什么?是个人品牌的稳固和传播。还是结交一群共同成长的同频小伙伴,亦或是产品转化率的提升。

    定位一定要清晰,因为不同的定位,后期运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目标用户

    1)我们希望吸引什么用户来到这个社群?

    这就需要我们勾勒社群目标用户画像。内容包括大致年龄,集中的区域城市,受教育程度,购买力水平等等。如果涉及到家庭教育等,则要根据社群目的区分孩子年龄。

    2)用户为什么选择进你的社群?

    是因为解决了用户某个痛点,还是因为提供了用户想要获得的资源。

    3)用户怎么样来到这个社群?

    用户从哪里接触到你的社群推广,从接触到进入我们社群的行为路径是怎么样的?那通过用户画像,就可以推导去哪里找到目标用户。

    对于刚起步做社群,对用户画像不清晰,也不知道怎么让用户进来,那是不是就不适合先做社群呢?

    其实不是的,我们必须要先行动,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在刚做社群时,资源和知名度不足是很正常的,一开始不是为了获得精准用户,而是尽可能获取更多用户。

    先行动起来,在运营的尝试中,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和进行调整。

    第三,社群的价值

    1.内容价值。就是这个社群的内容以及玩法设计,用户是否感兴趣,是否对用户有价值?无论是哪一种社群,内容价值都是吸引用户最重要的一点。

    2.资源链接价值。指社群里面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社群创始人与嘉宾的链接,让潜在用户看到这个社群人脉资源的价值。

    3.平台价值。指社群平台是否能为社群成员做一个背书。

    第四,社群的载体

    社群载体包含微信,QQ,APP和小程序。

    社群为什么这两年兴起?背后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商业化的发展成熟。每一次社交媒介的变化,都在改变着时代的商业模式。而腾讯公司一直掌握社交这一板块流量入口,所以很多社群都建立在腾讯系的产品之上的。

    所以创建一个社群前,我们要首先考虑目标用户在什么样的载体上相对集中。

    第五,社群的定价

    并不是所有社群都适合免费启动,也并不是所有免费社群后续都能发展为付费社群。

    首先,为服务和行动付费类的社群的定价。

    1. 门槛。在社群里提供服务的社群,例如课程型社群和兴趣打卡社群,在让用户进群时,设置一定的门槛,比如付费或转发宣传文案等等。设置门槛的目的,是让用户在心理上重视,因为他们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进来的。

    2.价值>价格。对比参考同类社群的定价,结合目标用户的地域构成,消费力水平,还有对这类产品接受程度等综合考虑。让社群用户觉得,他们的收获是远超出这个社群价格的。让用户从为知识付费,为服务付费转变为为行动付费,例如押金返还的方式,或者提供更高额的奖励。

    3. 品牌溢价。在个人品牌还没有影响力的时候,定价要稍微低一些,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强化个人的品牌影响,优化社群的配置,有了一定的溢价权再涨价。

    4. 过滤。指价格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筛选用户。如果做的是高端社群,需要自动过滤一部分用户,那价格就是一个过滤工具。

    另外一种,电商型、企业型、实体产品型的社群如何定价呢?

    这种社群,更多的是粉丝交流的目的,尽量吸引客户进来,增加对品牌的粘性,提高销售转化。那这类型社群要尽量降低门槛,让越多客户进来越好,只要做好群规则管理就行。

    第六,社群的生命周期

    1.阶段性

    事件驱动型社群最好是一到一个半月为一个阶段。

    课程社群和主题打卡群,建议控制在28-35天之内。

    那兴趣驱动型社群,周期可能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这类门槛也比较低,这类社群也要给一些刺激。比如定期在群内组织一些活动,甚至设计成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定期清理长期潜水,没有带来什么贡献的成员。以保证其他成员的重视,与一定的参与感和粘性。

    2.特殊月份

    如果周期比较长的社群,一定要分阶段给用户仪式感,为用户带来一些刺激。比如每个自然月举行月度盛典等。

    3.事件起止

    事件驱动型社群,生命周期就是这个事件的起止。例如课程社群的生命周期,就是课程的长短。

    带有知识分享型的社群,不建议大家经常使用免费的方式启动。一方面呢,价格是筛选用户的重要条件。免费吸引的用户并不一定是精准的用户,其中一部分成员可能会拉低整个社群的氛围,导致后期优秀用户的流失。

    另一方面,也要培养用户信息是要通过付费来获得的意识。否则,后期会有源源不断的问题来耽误自己的事情。

    设计社群的产品组成

    1)核心IP

    社群IP决定社群调性,就是这个社群的性格和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价值观和人格魅力,影响着成员对外的形象输出。

    在个人品牌社群,IP则是个人,可能是创始人,讲师,或者运营核心人员。而企业品牌社群,IP则是企业的品牌。社群成员可以看做是IP的粉丝群体,因为认可IP所传递的价值观而来,所以行为表现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IP的影响。

    但也有两种情况是例外的。

    比如在兴趣型社群里,核心IP理念就没有那么明显。

    还有公司实体产品类社群,大家进群更多是对品牌的认可,并没有一个号召力强的核心IP人物。

    2)社群的规则玩法

    社群的规则玩法,是为了传递价值给用户。属于社群的重头戏。

    3)运营团队

    需要制定和执行社群规则玩法,保证社群在生命周期内正常运转。所有运营人员要了解整个的规则玩法,避免后期沟通和执行的不顺畅。

    4)内容

    无论是运营人员还是用户,都要有内容产出。要让社群保持活力,吸引用户持续关注,就需要不断有新的内容输出。

    5)对外形象输出

    一个社群需要持续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新用户的加入。对外的形象输出,则可以有效的为社群拉新。

    二、社群的玩法设计

    玩法设计,既服务于运营人员,也服务于用户。那怎样的玩法能让社群更活跃,更好的运作呢?那就是能否把社群的价值传递给用户。社群玩法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设计。

    1)维稳。

    开营仪式上说明群规则玩法,培养大家在群内的秩序感。让社群有秩序的运营,玩法设计能让用户快速理解,操作起来不难,最好是能培养用户的习惯,让用户知道到了一个特定的点,群内会有什么动作,例如每天的群通知等。

    2)丰富。

    玩法上有一定的多样性,提高社群人员的参与度。

    3)价值。

    用户可以从社群获得什么?运营社群前通过开营自我介绍破冰,让群内用户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再通过设置群内问题以及活动的方式,让用户获得更多的自我曝光,强化用户之间的资源链接。

    4)传播。

    我们希望发什么样的内容在朋友圈或自媒体?是对别人有启发的内容?是展现我们学习成长的内容?是自己取得一定成绩的内容?还是获得他人肯定的内容呢?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传播。

    在一个课程社群里面,所有的玩法和规则,都是围绕目的展开设计的。

    玩法可以是通过打卡,在朋友圈、微博和群内公开发布当天的成长情况。让大家巩固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反思和输出心得。帮助学员塑造个人品牌形象,以及社群的对外形象。

    作业可以发布在群内,或发到邮箱。看大家对课程的吸收和实践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且让群内用户互相学习和进步。

    开营活动前互动,引导大家在亮相的时候,曝光自己产生高质量的内容和相互的链接。

    社群规则

    禁言:上班时间不能闲聊,只能发出作业讨论打卡等内容。

    红包:作业完成不了的,发个小红包惩罚和鞭笞自己。或者用户有温馨时刻的时候,运营人员可发红包分享,营造群内温暖氛围等。

    精华:整理官整理每日的群精华,以便不能协调时间的用户,更快速的了解当天群内的重要信息。

    评优:肯定和鼓励表现好的同学,给这些用户更多群内分享的机会,去展现他们的个人品牌。如果有不错的公众号,可以发推文帮其推广。

    如果一个社群绝大部分都是新用户的时候,切记玩法一定不能太复杂。否则会消耗用户的时间和耐心,让用户无所适从,很难融入。

    三、如何获取种子用户

    先有品牌粉丝,还是先有社群?社群是个人品牌打造或公司品牌打造的一环。

    首先,我们从公众号,简书文章和朋友圈宣传等三个方面,说一下如何获取种子用户。

    1)已有个人品牌的话,那互联网上便会有一群熟知你的用户。可通过个人品牌传播渠道,为社群引流。比如说通过自媒体或者平台合作的方式引流。

    2)还没有建立个人品牌的话,就需要借助自媒体渠道引流,例如公众号和简书,或通过朋友圈文案召集社群用户。那有些人会担心自己的公众号没有粉丝,起不到引流的作用,那我只想说,想做的话先行动起来。特别是粉丝比较少的时候,第一次发社群文章,能吸引进来的都会是你的真爱粉。服务好第一批种子用户,会为后期的运营带来更大的动力。

    当社群影响力不断扩大,也能为公众号引流粉丝。有的公众号转化率大,有的比较小,在公众号粉丝还不多的时候先去尝试,就可以知道公众号到社群转化率大概是多少?当公众号粉丝增加了,对比分析每个阶段的转化率是怎样的趋势,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评估公众号的价值。后期对外合作,可以告知合作方我们公众号对某一类产品和某一类社群的转化率是多少,这个便是我们的价值优势。

    3)朋友圈引流。做社群之前需要先铺垫,比如说你想做阅读社群,那前期就可以做一些阅读打卡,读书心得体会和笔记文章等。

    朋友圈是塑造我们形象的地方,如果前期塑造的形象和后期做的社群主题是一样的,那给用户的信服度就更高一些。

    4)有的同学会通过发私信邀请大家加入社群。这种时候,就可以发一些社群的介绍文案等,让用户先了解这个社群。进入社群后,要给每一个新来的用户,介绍社群规则和玩法等,切忌出现用户入群后长期无人理会的状态。

    第二个方法,混圈子借力,吸引种子用户。

    在相似的圈子里,链接优秀的群友,相互置换资源。

    平常参与其他社群时,多围观他们的运营套路,看运营效果是否达到,以及群内运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有什么借鉴的地方等。

    链接大咖抱大腿。

    在社群里做出一些让社群用户主动链接你的动作,曝光个人品牌,多争取群内分享交流的机会,引发其他人的关注,后期都有可能转化为你的用户。社群里的用户主动链接你,则说明对你表现的认可,希望和你有更多的链接。

    第三个方法,到目标用户集中的群体中去。

    当你没有自媒体,也没有过多的社群曝光自己个人品牌的时候,就可以到目标群体比较集中的公开平台上去,比如线上的知乎,微博,豆瓣,问答平台等。很多大V都在这些平台打造了个人品牌。

    也可以主动参与符合社群调性的线下活动,在线下展现自己的实力,链接同频伙伴。

    有的同学运营实体店的线上社群,这类社群本身就有线下的客户流量,可以将线下的用户圈进线上的社群中来,提高客户的粘性。

    无论是公众号、简书、还是知乎等,建议选定一两个平台,弄清楚平台的引流规则,去深挖学习。

    第四个方法,意见领袖推荐

    找准和我们社群主题调性相符的意见领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抱大腿。

    1)努力在大咖的社群里混脸熟,让对方记住和认可你。有能力和资源的话,还可以为对方提供相应的价值和资源。

    2 ) 进入大V的培养名单,跟着去学习打磨提升自己的价值。

    那去哪里找大V呢?

    有资源的话,更好抱大腿。那潜力股的话,则要及时展示价值。

    - 在行,行家的聚集地。约聊各行各业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咖,在深入沟通的时候,获得大咖的认可。

    - 知乎,设置一些高质量的问题,邀请你想要链接的大咖回答。

    - 微博,搜索你想要链接的大咖,在他们的微博下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问等。

    -线上线下课程,通过参加大咖的课程去展现自己,如果没有明显的标签,也可以主动请缨社群的运营助手等职位。

    - 高质量线下活动

    - 熟人牵线

    勾搭大咖之前,要先看一下大咖的文章和动态,在了解和认可大咖的背景下,双方才会更加融洽和舒服的去沟通。如果没有办法链接到这么多大咖老师,也可以找跟自己相同势能的同学,互相给机会曝光,资源互换。

    另外一个,有效粉丝。

    当我们被意见领袖推荐的时候,要先了解意见领袖的粉丝属性是否和我们的目标群体的粉丝调性符合。如果都对我们主题不感冒的话,那粉丝调性就是不符合的。

    作为纯粹的运营人员,邀请外部大咖老师来上课,那这个社群的核心价值就是老师提供的课程,而不是运营人员的设计玩法等。也就是说用户更认可的核心IP是老师,而不是运营人员。当授课老师再去组织类似社群课程的时候,即便换了运营人员,粉丝也会随之迁移过去。这就是“因你而起”的反面例子。所以合作前,和老师建立排他性的合作协议。

    社群成员是冲着品牌IP入群的,当你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的时候,可通过第三方合作裂变,为后续产品积累流量。我们身上有一些标签,让用户可以更好的认可我们,知道我们能提供什么价值。

    如果有的同学觉得文笔不够好,不敢写文章,也不太愿意去其他平台互动问答,还可以通过发红包给朋友们,请大家转发你社群招募的消息,让朋友帮你引流。

    随着社群品牌影响力不断壮大,我们在发展新成员的时候,如何手动定向快速拉人进群呢?下面介绍一个小技巧:那就是编辑标签。微信可以给不同的朋友编辑标签,给报名不同社群的人增加不同的标签,每次想添加这些同学进入社群的时候,直接将这个标签的同学拉入群就可以了。

    启动一个社群,宣传时长多久比较好?

    如果是事件驱动型社群,例如打卡群,课程社群,那宣传时间可以设定一到两个星期。如果太久,用户热情会消退,也不能太短,会导致用户还没有反应过来,课程已经开营了,最后达不到好的招生效果。

    最后一个观点,MVP=最小可行化产品。

    想做一个社群,但是好像不知道要怎么做,好像还没有什么粉丝,我怕这个社群做了不久就沉寂下去了,担心顾虑很多,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个概念:MVP=最小可行化产品。那就是我们要快速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合理,快速试错,在行动中发现优化的方向。

    看完今天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开始着手设计一个可行化产品,在让产品运作的过程中验证我们的想法,获得用户的反馈,以及快速迭代产品。

    有的同学想建立课程型社群,但是课程打磨出来的时间会有点长,担心先建立的社群没有内容,担心课程出来了热度已经过去了,又不能获得足够的粉丝。那这种情况下,就要从不同的路线去设计MVP,比如课程型社群,最小的肯定不是系列课,而是单节微课分享,10分钟到1个小时的分享。

    所有大的社群都是从小的社群开始的,几百人的社群之前可能是几十人,一层层的滚大。很多一线大咖,做课程之前,都是有很多线上线下分享积累的。

    对于课程型社群产品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你准备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先做小型的分享社群,同步在其他渠道宣传你的个人品牌,不断为你日后的社群吸引更多的粉丝。先不用考虑的太长远,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去调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设计并启动一个社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us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