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高中时就酷爱看书,属于老师上课偷偷在下面看书的那种,好在也没有耽误成绩。
现在工作了,比较忙的时候,能保证一个月3-4本书,不忙的时候,一天就能读2-3本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你说时间不够没时间看书?我只不过是把你们逛淘宝、刷朋友圈、看微博的时间,用来看书了。没有娱乐怎么办?读书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来源,一天不做任何事都可以,如果没有读一会书,就觉得今天白过了。
在闲暇时间,抱着一本书,或似乎在过另一段人生、或打开认知颠覆的大门,时间、空间、自我似乎都不存在了,真的是美妙无比的感受,后来,我知道了这种感受在心理学上叫“心流“”。有了这种感觉,大概就算作是爱读书吧。
下面是一些我读书的一些心得总结,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读书的享受感和成就感,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目的有两种:
1.学习:获取知识/技能。
2.娱乐:爱好并享受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读书的分类
读书的分类分为三类:
1.获取知识;
2.习得技能;
3.习惯爱好。
其中第一类“获取知识”和第二类“习得技能”,都属于学习的目的;而习惯爱好属于以娱乐为目的。
在此处有必要对读书进行分类,是因为两种目的的读书方式并不相同。而获取知识和习得技能的方法也不同。
❤知识
知识是已经被证明的规律,你无需再去验证它。我们学生时代的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数学等课程,基本都是知识范畴。
知识的学习:只要你读到,理解,感受,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用脑子记主结论,不要用“实践主义精神”来实践了,以免浪费时间。
知识学习的好处就是能够打开认知的大门,不需要自己大量的走弯路,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他们的成果。但知识有个问题,就是在你的脑子里很容易被遗忘,想想高中的物理学原理、大学微积分的方程,是不是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技能的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实用了。
❤技能
技能就是你没做过你就不会,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熟练掌握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骑车、游泳,是属于技能类。再扩展一点,沟通“技巧”、谈判“技能”、演讲“技巧”,还有所有带“方法”的,如快速学习、快速阅读方法、时间管理方法、收纳整理法,也都属于技能类。
技能的学习:买几本书读一读,了解了方法,然后就去践行吧,反复的刻意练习,让技能调用时候变成“条件反射”。这时候就不要用“理论主义”来包装自己了,读了100本怎么游泳的书,不去练习也不会有提高。如果学技能只读书不实践就会“懂那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学到新的高效技能会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能让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趣,而来源就是读书,这样形成了读书的正向反馈激励,就会更加喜欢读书了。
❤爱好
对于以爱好驱动的阅读,这里是我感受的重点。
读书一定要学会断舍离!!!
虽说我很爱读书,但是至今也有读不下去的书,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对不同书的感受不尽相同。比如《苏菲的世界》这本哲学小说,久负盛名,而且在哲学书里是非常有趣的入门书籍了,但我却“三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找到让你心动的那本,最重要。不爱看文学、可以试试有趣的历史故事书,不爱看文字的,先试试插图多的。比如《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专治文字阅读障碍;比如余华的《第七天》故事环环相扣,很容易读进去。
首先,看看书的封皮和介绍,看看是不是你感兴趣的类型;
第二,再去豆瓣看看书评,看看是不是符合多数读者的预期;
第三, 如果准备读这本书,如果有kindle可以免费读一下样章,尝试读个20页,大概就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买、值得读了。一般手机版的阅读器也都支持免费阅读样章,这一点纸质书就稍显不足了。
等你慢慢的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发现读书越来越有趣,再增加难度。先以乐趣为主,不用着急。
读书的方式
读书的方式主要是电子书、纸质书两种。读惯了纸质书的人可能会觉得电子书特别没有感觉,我也是这样。但是kindle和手机阅读比起来,还有一些纸质的感觉。
整面墙书架是我的最爱但电子书有非常大的优点:
1.随时看,方便携带;
2.随时切换书籍,不拘泥于一本;
3.方便划线记笔记,包括kindle也支持了同步手机,可以随时查看笔记。
· 读书的方式其实无非也是习惯问题,习惯的切换过程会比较痛苦,但如果觉得从纸质切换到电子阅读的收益会足够大,那不妨慢慢的适应一下。我现在已经慢慢的习惯用kindle替代一部分纸质书的阅读了,确实高效方便很多。
如果你坚持看纸质书才有读书的感觉也无妨,读书本来就是一个悦己的事情,又何必为难自己呢。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知识累的,可以试图用思维导图,搭建出整体框架体系,如果有输出会加深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