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正书院】
生命状态与实践
自立、和谐是一种生命状态,浮躁不安也是一种生命状态;淡定、明了是一种生命状态,魂不守舍也是一种生命状态;乐观、旷达是一种生命状态,悲观厌生也是一种生命状态。
生命状态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固有格式,而是和我们多年的生命实践相关。
洒扫应对是生命实践,衣来伸手也是生命实践;学修练悟是生命实践,吃喝玩乐也是生命实践;和顺积德是生命实践,忿逆累怨也是生命实践;依道而行是生命实践,逆天而作也是生命实践。
生命状态来自于生命实践的积淀,生命实践受驱于生命状态的形成。
生命状态因生命实践的相异而不同,生命实践因生命状态的有别而相离。
一一闫贵忠[强][拳头]

【志正书院】
"给孩子选一所好学校的意思不仅仅是希望孩子能受到相对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今天选择一所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都不一般的学校,孩子结识、结交的同学不一样,将来走上社会他的人脉关系就不一样,随便哪个厉害同学轻轻拉你一把就可能会造就你一辈子也未必能办成的事。"
太多的家长在儿女还是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时候就这样思考教育。
一个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取决于生命早期父母亲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如果我们老早就这样定位教育、设计儿女的未来,那孩子长大后注定就躲不开讨吃命运。
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儒家文化更注重的是修身做功夫,而不是拉关系、建人脉,因为我们深知,只要个人修为、成长足够,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支撑……关系就是水到渠成之事,相反,如果自己在修为、成长方面非常糟糕,那刻意经营的关系又怎么可能长久呢?哪个同学、朋友会把你当回事儿呢?
只有庸俗不堪的思维才会把儿女的命运赌在这条起跑线上,怎么能不输呢!
———闫贵忠

【志正书院】
一个从来都没有思考过从孩子身上学到些什么,而只研究给孩子教点儿什么的老师(包括父母亲)肯定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父母)。
———闫贵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