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这样走过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2020年变得格外不平凡。但是,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让一天白过。驻足回望自己2020年的成长历程,我感慨万千。
一、钻研教学,扎根课堂
疫情期间,因为教学地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我把自己变成主播的同时,给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压力。
每天,除了上课之外,我坚持每天观看名师课堂,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结合学情,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我写下30多篇的听课笔记和数十篇的听课心得,光是教案,就用了四本。
我有一个强迫症,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批改完毕,每一份作业,我都有评语和批划或者语音,我觉得,虽然隔着屏,但是学生似乎就在我的跟前。加上有些学生上课质量不佳,作业拖拉,我就不断地跟学生和家长联系。就这样,整个疫情期间,我常常在晚上12点之后才完成当天的网上教学工作。
复学之后,我一边复习网课所学,一边准备着新课。我仍然坚持每天听一节网课,然后根据名师所讲,结合学情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课件。可以说,整个春学段,真的是忙碌而充实。
本学期,学校的公开课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本着学习的态度,我按时走进了每一位作课教师的课堂。因为视力问题,我常常坐到学生中间,从他们手中的课本了解到学习进度和该节课的学习内容,从作课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遇到本组教师上课,我会不遗余力地献计献策,力争彰显出集体的力量。
在自己的课堂上,我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与中招接轨,把教学文本变成不同的题型进行练习。有时候,还可能会出现一文多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2月份,我作了一次校级公开课。本着八年级备课组“基于课堂落实”的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体现学生的学和课堂落实问题。整节课,听课老师跟着我一步一步走进了课堂,学生们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议课环节,所有听课教师给予我和学生们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这样丰实而又真实的课堂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我注重研究词汇,不仅把本单元课本上学习的词性和用法总结下来,还把这个词的其他常见用法归纳到一起,自编习题进行教学。
我还善于研究本单元的重难题点和易错题,加上词汇方面的总结,形成本单元的错题集,印刷成试卷发给每一个学生。
每单元的单词、重点短语和句子是听写的主要内容,对于部分学困生,我会利用饭后时间和周五放学后的时间进行过关落实。
这一年,除了继续学习网课、公开课和教学反思之外,我还坚持进行周总结教学。每结束一周的教学工作,我都会写出相应的周总结,从中得出教学中的得与失,既是总结,也是查摆问题。
在多方努力下,学生的成绩稳中有升,班级及格人数和平均分都在年级前列。
二、深入研习,专业提升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因此,阅读,是成长最重要的阶梯。
2020年,我先后读过李家成教授的《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和《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唤醒能量》和《生而为人》、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吴小霞老师的《班主任微创意》、端木赐香的《重读晚清六十年》、潘海燕老师等人编著的《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与论文》、赛西·高夫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林清玄的《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以及张胜利老师的《班级管理慢功夫》等书,并写下数万字的读书心得。
有人说,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人成长的双翼。一年来,我借助简书这个APP,写下自己在英语教学、班级管理、读书心得以及生活感悟等方面的所思所想。如今,我已坚持写作410多篇,累计达到59万字。
寒暑假也是自我成长的极好时间。寒暑假期间,我依然坚持读书写作和网络学习。光是暑假期间,我又写下两本学习笔记。
除此之外,我还帮助那些自信心和干劲不足的学生。我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任何时候,做最好的自己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
我坚持网络学习,并及时总结所学内容。一个杏坛群的年会讲座,我写下15篇的学习感悟,其中一篇被发表在杏坛的公众号上。
我还注重团队研修。今年,我先后加入了张爱敏老师发起的日更挑战和她的工作室。那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在大家的互相鼓励下,我们才得以走到今天。
三、团队合作,研讨共进
俗话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因此,我相信积极团队的力量格外强大。
可以说,每一天,我们备课组成员都在集体备课。每次下课之后,大家畅所欲言,互说得失。
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自己的进步,我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做到了互通有无和资源共享。不得不说,我们备课组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
对于学校的大教研活动和工作坊活动,我都特别关注,也对每一次活动进行经验学习和总结。
2020年,我主持的省级课题立项通过,接下来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活动安排,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开心而又充实。
四、成长路上,且行且思
朱永新教授还说过,坚持,是成长最重要的基石。一个人再努力,如果长时间不坚持,可能会产生差别很大的学习结果。
这一年,在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取得了一点点的小成绩。
2020年,我获得了“河南省骨干教师”的光荣称号。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辅导学生参与的“讲抗战故事”得一等奖,班级文化评比一等奖,会操比赛二等奖。班主任案例多次在“三人行”公众号上发表,班级叙事和读书心得也多次在学校“上善济渎”班主任公众号上发表。校刊上,依然为我开辟简书专刊栏目。
我参与的课例分析获市一等奖,12月份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分享。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让一切顺其自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