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又读了一本难以割舍的好书《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关于复利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在数学和金融领域,有数字出现的地方似乎效果更惊人。而用到我们行为结果的身上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我将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将复利效应一书进行拆解分析。
第一部分 关于选择
很多人喜欢一句话,包括我自己“今天的结果都是三年前的选择而造成的”,试着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呢?
三年前因为我放弃了工作,选择了离职,今天我变成了全职妈妈;五年前因为玛雅历课程,认识了G先生,我们相遇相识相爱,今天我们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或者决定让你有了今天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不论怎么样,你都要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很多人当初对于这个选择是毫无感知的,当结果来临之时,特别是对于你而言,是一个不好的结果而言,就开始抱怨自己,为什么当初自己要这么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有怎样呢?你人生中的作为与不作为,以及你对自身遭遇作出的回应,全部由你负责,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至此,从当下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选择开始,必须抱有觉知心理。
那些看起来幸运的人都是有准备的人,当准备遇上机会就变成了幸运。幸运的完整公式=准备➕态度➕机会➕行动。幸运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就看你有没有觉察到它。
第二部分 关于习惯
听到习惯这个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觉得很简单还是很困难?
没有关系,重点是你要觉知到自己身上有哪些看起来是好习惯,本质上的坏习惯的,比如:我喜欢重口味的食物,一周都会馋,吃到这些食物就会让我很开心,孰不知,这些都是对我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的坏习惯,特别是时间拉长来看,后果可想而知。
那为什么你知道这个是不好的习惯,却偏偏还要继续下去呢?也就是找到你做这件事的动机,就是要挖掘你做这件事底层逻辑,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可以这么做:第一:延迟满足感;第二:找别的东西去替代;第三:逐步摆脱;第四:一次性解决;第五:找到类似恶习的小伙伴,大家进行恶习检查30天。
再补充一点,就是对自己要有多一点的耐心。改变一个坏习惯都是需要时间,让时间告诉你答案。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变自己,想要变得更好,你一定会改变这些恶习的。
第三部分 关于动能
我想先说一个钻井取水的故事,要想造一口井,一开始都是要不断的深挖下去,就是一直往下去挖,如果你旁边挖一点,在换个洞再挖一点,这样的效果肯定是取不到水的,往往水就藏在,你想要放弃的那一刻之后。
这个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持之以恒的行为或者专注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当你在某一点使力到了一定阶段后,后续自然而然就会有成果,而且是很轻松就可以得到,也就是所谓的动能,也就是复利效应。
大多数人半途而废,聪明人是持之以恒。
第四部分 关于影响力
当你完成了以上的选择,行为,动能,接下来离成功还差那么一点,就是影响力。对于外在的环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输入,人际关系等等,而这些若不注意也会给你拖后腿。
对于现在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无时无刻都在被洗脑,刚好我们的大脑就是喜欢那些负面信息,当我们不知不觉的输入这些信息后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潜意识,灌入到细胞,改变我们的DNA,到最后就会变成一个新物种的你。
而你要做的就是选择性屏蔽与有效性输入,这需要你时时刻刻的进行刻意练习,因为当你一睁眼就是在不断的输入各种信息了。是时候需要你放下手机,回归内心,听听内心的声音指引。
还有一个是人际关系,这也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做的功课。因为有些人不得不让你进行断舍离,能够有意识的去远离那些负能量的人不容易做到,因为这其中包括了你的亲人,但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有一个高效能的人际圈子,有一项实验表明:你现在的水平就是你平时联系最密集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你可以试试看,是不是这样呢?
第五部分 关于加速
普通的人之所以普通,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规矩的做事,生活中没有什么突破与变化;往往那些成功人士都在把每一件事都往极致方向做起,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高要求,超目标完成任务。
有时候你可以在尽力以后完成的事稍微再使点力气,再努力那么一点,就可以超越平凡的自己,你为什么不去尝试突破一下呢?
有时候你必须作出一些惊人的事,才能让你的声音被听见,必要时,大胆一点又何妨呢?
结语
啓動涟漪效应,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复利效应事一项工具,结合持之以恒、有益的行动,将在你的生活中产生显著持久的差异。我的人生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我的渴望事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生活造成正面的影响。
在生活中,不论你想要得到什么都先去给予;帮助他人成功,获益最大的人是你自己。
欢迎你来告诉我,你想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呢?我愿意与你一起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