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言论:一个读了四年书的大学生,还不如读了半年的培训班的学生懂的东西多;或者是,“这个中药治好了我多年的病,可见西医没什么用”;甚至是,“隔壁老王只有小学学历,但生意做得不错,你说你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现象。人们只是看到了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例子,但是,这只是随机筛选的结果,并不具备科学性。
其实,大学和培训班具有明显的区别。培训班以快速习得一门技能为目标,大学生则是应该通过多元的途径,培养自己知识的全面性和思维的开阔性。钱穆先生也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他说,在学校里读书,如果只是为了离开学校求职做准备,这种读书并不算真读书。
所以,作为大学生,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专业领域的内容是不够的。大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既需要知识上的提升,更需要智识上的拓展。这里的智指的是智慧的智。
而提高智识,我认为可以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阅读,二是公开课,三是讲座。
泡图书馆的两个境界:读专业之书和“无用”之书
其实,我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很少的。一门课程,老师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内,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全部的精髓传授给你。图书馆作为一所大学的知识库,在这个时候就非常重要了。
但是,泡图书馆,并不是指拿着课本占座做作业,或是刷视频占座。而是认认真真地翻开一本书,为自己充电。
那么图书馆有这么多书,那我们应该看什么呢?
我归纳为两类,一是专业之书,二是无用之书。意思是,我们应该读我们专业领域以及其延伸出来的书籍,还应该读如文史哲类,虽然看不到短期效果,但可受益终身的书籍。
先来说说读专业领域的书籍。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我们就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以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最新的研究动态。
想要知道具体看什么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找你所读的专业的教授老师们开书单,推荐相应的书籍;
2. 按图索骥,在教科书在找相应提到的经典书籍;
3. 多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豆瓣读书上搜寻相关的豆列。
例如,计算机类专业的同学,可以看《Python基础教程》、《JavaScript语言精粹》等特定专业领域类的书籍,也可以看互联网领域的畅销类书籍,以增加你对行业的感性认识和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例如,吴军的《浪潮之巅》、《数学之美》等书籍。
如果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同学,除了看新闻传播理论直接相关的书籍外,还可以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文案创作完全手册》等偏工具性质的书。
其他的学科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你可以到文章末尾处查阅由果壳整理的各学科入门书籍推荐。
除了专业领域类的书籍,你还应该读一些文学、历史、哲学类的书籍。对于文史哲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体现;对于理工科类的同学来说,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能让你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如果再考证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读的很多小说,竟然是理科生写的。写就《三体》的刘慈欣,是水利工程系的;作家冯唐,是妇科肿瘤专业的;连推理小说界的畅销作家东野圭吾,也是电气工学专业的。理工科的背景和知识储备,让他们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间。
当然,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读书并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是了解世界之广阔,从而对一切都拥有一种敬畏之心。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有着完美的学习成绩,早早地进行实习,但唯独谈到读书的时候,总是抱着不屑的态度,认为这些都是闲书。
王小波在自己的杂文里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学生问他,说“几何有什么用啊?”欧几里得就叫自己的仆人给这个学生拿了一块钱,同时说:“给他点钱吧,这位先生想在学习里收获实利呢。”
少问些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正如电影导演贾樟柯先生说过,阅读至少使我们不至于愚笨。
至于具体看什么书,你可以随意在图书馆走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按照作者的作品来看也可以,按照时间线来看也可以。当然你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看一看别人推荐的书。
多样的媒介:看网络公开课,听讲座
除了图书馆外,你还可以看公开课,听讲座。
首先来我来介绍一下网络公开课。网络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通过互联网渠道而获得的知识资源。例如,从网易云课堂、course、新浪公开课、MOOC等网站上,可以学习到来自全球名校录制的课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国外常青藤院校的课程,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的课程。
《时代周刊》的记者阿曼达·里普利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标题为《大学已死,大学永存》,他认为网上公开课将可以褪去高等教育所有的外衣,让所有人记起教育的本质就是学习。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到网上去查看一下。
有同学会问,那这和在课程上听课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优质的资源。公开课非常适合处于本校资源并不是那么丰富的学生。只需通过一根网线,你就能无限制收看来自全球名校的课程。你可以今天在斯坦福学习线性代数,明天在南京大学学习语言学。
2.网络公开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观看公开课,并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你也可以选择自己任何一段空闲时间来上课,不懂的地方还能倒退多次查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想重温,立即可以查看。
3.提供证书认证。很多网上公开课平台可以在你完成所有的课程和考试后,提供电子或纸质的证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企业认可学习者在公开课平台所获得的学分。对于承认这些平台学分的部分学校来说,可以直接抵消学校的学分 ;对于企业来说,这是证明你学过某项课程或技能的证明。
在文章末尾,我为你推荐了一些比较实用的网上公开课平台,希望你能在大学的大好时光中,好好利用这些平台资源。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听讲座的问题。
对于听讲座,我把它分为校内和校外。也就是说,你除了可以去听在你学校举办的讲座外,你还可以把视野放宽一些,留意你所在的整个城市所举办的讲座。
我认为听讲座和和我们上面谈到的阅读是不一样的。阅读往往是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系统,而讲座的主讲人,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或是新的资讯。有时候,还能有机会认识和你志同道合的人。
至于校内的讲座,没必要每一场讲座都要到场,而是选择你所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很多学校都会强制学生参与某一场利益相关的讲座,我认为你更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权衡。
你可以通过关注你所在城市的相关机构、其他高校、书店、咖啡店等公众号,来留意最新的讲座信息。
如有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附1:《果壳各学科入门书单》
1. 师从天才
2. 普通生物学
3. 什么是数学
4. 病者生存
5. 物理世界奇遇记
6. 追寻记忆的痕迹
7. 梦断代码
8. 编码的奥秘
9. 大众天文学(上下两册)
10. 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1卷)
11. 环境科学:全球关注 上下
12. 最大的小发明:螺丝与螺丝刀
13.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14.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
15.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16. 诤语良言:与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
17. 法律之门
18. 心理学与生活
19. 登天的感觉:我在哈佛大学做心理咨询(修订本) (平装)
20. 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入门>(第7版)
21. Lehninger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
22. 思维的版图
23. 社会心理学(第8版)
2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5. 所罗门王的指环-劳伦兹动物行为学著作系列
26. 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
27. 人工智能的未来
28. 花的智慧
29. 外部空间设计
30. 清洁与高雅-浴室和水厕趣史
31. 蒙面骑士
32. 理解航天:航天学入门
33. 改变世界的方程:牛顿、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34. 语言本能
35.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36. 超越CSS
37. 相同与不同
38.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39. 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40.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41. 博弈论基础
42. 计算机网络
43. 全球化下的社会变迁与非政府组织(NGO)
44. 安藤忠雄连战连败
45. Kirklin/Barratt-Boyes心脏外科学两卷套(第3版)
46. 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
47.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48.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
49. 艺术的故事
50. 工程热力学
51. 如何求解问题:现代启发式方法
52. Head First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53. 原动画基础教程
54. 测绘学概论(第二版)
55.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56.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及其应用
57. 历届CMO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1986-2009
58. Biomimicry
59. 训诂学(修订本)
60. 搏击沧海――地学革命风云录(第二版)
61. 机器学习
62. 从一到无穷大
63. 统计学的世界(第五版)
64. 创世纪的第八天:20世纪分子生物学革命
65. 埃及考古学
66. 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
67. 文化人类学
68. 双螺旋
69. 叔本华的治疗
70. 金枝(上下册)
71. 我怎样设计飞机--美国飞机设计师凯利・约翰逊自传
72. 女士品茶:20世纪统计怎样变革了科学
73. 海洋科学导论
附录2:网上公开课推荐平台
1.学堂在线(http://xuetangx.com)
2.网易云课堂(http://study.163.com)
3.网易公开课(https://open.163.com/)
4.中国大学慕课(https://www.icourse163.org)
5.慕课中国(http://www.mooc.cn)
6. 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
7.edX(https://www.edx.org/)
8.新浪公开课(http://open.sina.com.c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