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作疼痛说
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养出失控的孩子

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养出失控的孩子

作者: 独自成山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8:57 被阅读393次
    图片来自网络

    女儿放学回家说:今天,我们老师把一个同学的水杯和书包,全部扔到了教室外面,还让他站到教室外面。

    我惊讶:是什么事情让老师如此生气?

    女儿说:因为那个同学的水杯是满的,一口都没喝。

    没喝水,至于发这么大火吗?

    因为老师是我同学的妈妈,老师让他多喝水,他没喝。

    只因为孩子没喝水,众目睽睽之下,把孩子的水杯和书包扔出去,将孩子扫地出门。连喝水这件小事,也要极力管控,稍不合心意,就大发雷霆。可见,这个老师的控制欲有多强?

    今天,在幼儿园门口,看到一位家长扯着孩子走过来。孩子在哭,那位家长扬起手啪一巴掌扇孩子的脸,嘴里骂着:妈那个逼,哭!估计是孩子不想上学,那位家长非但不安抚,反而用暴力控制孩子的情绪,实在无语了。

    作家武志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过于管控孩子的情绪、习惯和行为,结果往往都不尽人意。

    年少时,村上有个女孩,她的父母控制欲极强,她一有错处,行为稍不尽人意,就是一顿说落。女孩七八岁时,喜欢上吃胳膊,嘴从来不离胳膊。她父母看到这样的坏毛病,说了不听,就开始打。

    后来,这个女孩长大后外出打工,跟外地男孩恋爱。她家里不同意,硬生生把她拽回家,并相亲结了婚。可没过多久,这个女孩偷偷地逃跑了,再也没回过家,至今杳无音信。

    前两天,儿子把他玩的盒子,放到洗衣机上。我告诉他洗衣机不能放杂物,只能放要洗的衣服。否则,你的盒子容易找不着。他不听,一意孤行。我理正言辞地告诉他不可以。他哭着拿起盒子,用手拍打盒子。

    这一刻,我惊呆了,他怎么会拍盒子?我一直以为他会听我的,或者跟我对抗下去。没想到他将自己的情绪,转嫁给了手里的盒子。太恐怖了,他这么小,都能这样!如果是长大的他,该会做出怎么样不理智的行为来。

    看来,我的管控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倒激惹起他的不良情绪。他不能得偿所愿,将这种怨气释放到手里盒子上。情绪是不能压制的,你越用力,它反弹得越激烈。

    这种能量,要么往外走,要么往里走。如果往外走,就会拼尽全力跟外界对抗,对人,对物。所谓的犟脾气就出来了,包括青春期的叛逆,也是如此。如果往里走,则会心灰意冷,生无可恋,甚至会自残。

    武志红说:每一个未完成的事情,都会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无论这个事情多么不起眼。譬如儿子的反常行为,已经在提醒我控制过度了。

    我想起弟妹的两个孩子,他们两三岁左右时,总是穿反鞋,弟妹有时提醒孩子,有时置之不理。等孩子稍微大点时,自己不再穿反鞋了。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可见,很多事情即便大人不管,孩子也会慢慢回归正确。

    但这个回归正确的过程,不能人为前置。我也曾强迫儿子不要穿反鞋,到头来,他痛苦,我崩溃,感到无力和深深的挫败感。拔苗助长一样的管控,自以为是的纠错,到最后,孩子逆反,大人失控,得不偿失。

    有的孩子吃手,吃衣服,或者多动,甚至身体不自主地抽动,这是孩子自救的方式。这些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细节,却跟大人的管控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父母看到孩子身上这些缺点,变本加厉地控制,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个失控的孩子背后,往往存在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养育孩子,并非是拼尽全力,就能收获一个健康优秀的孩子。恰恰相反,“无为”的父母,才能养出有为的孩子。

    其实,老子的无为而治,用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对于孩子来说,也同样受用。无为,无人为之为,无所不为。

    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主完成自我成长。

    无为,是不妄为。从某种意义上,父母过度地管控孩子就是妄为,有违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往大了说,有违天道。

    无为,放得下,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

    比如文章开头的老师,作为母亲有责任照顾孩子的日常,但对于喝水这样的小事,起码要遵从孩子的需求。他口渴了,自然会去喝水。如果他不想喝水,大人也不能强人所难。孩子已经这么大了,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作为母亲,她可能是好心,是善意,或因为焦虑,怕孩子不喝水容易生病。但这不能做为干涉孩子的理由。如果一个孩子渴了不知道喝水,饿了不知道吃饭,这孩子岂不是白痴吗?很显然,孩子聪明伶俐。

    作为父母,只有放得下,有所不为,而后,孩子才能有所为。

    如此一来,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一切是孩子的自主愿望,自然身心愉悦。否则,吃饭喝水也会变成赶鸭子上架。孩子不情不愿,日子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其实,做到无为,比有为更难。看看那些陪孩子写作业的父母,鸡飞狗跳,歇斯底里,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像幼儿园门口那个孩子,不想上学,多正常啊,没有谁天生愿意上学。如果家长阻止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并且方式暴力。孩子很可能会出现厌学叛逆的心理。

    作为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绪。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能理解他的心情,并给予足够的安慰。如果孩子的情绪还不能化解,就让他哭一哭,也好过暴力遏制。等到孩子哭完了,再给以安慰和疏导,让孩子明白上学的意义。

    然后,父母给孩子一些技巧层面的安慰,比如早点接孩子,给孩子予以鼓励和表扬等等。孩子情绪疏通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武志红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真心接受这种情绪,然后想办法去疏导,这就是顺势而为。

    天道无为,顺其自然

    比如我不让儿子将盒子放到洗衣机上,儿子情绪过激。这就是我过度控制的结果,也是最坏的结果:儿子把情绪转嫁到盒子。也就是说,他的情绪一直都在,根本没有化解和疏通。像一块石头堵在儿子的心里,让他难以承受,才不得不奋力反抗。

    其实,我完全可以不管他,让他去做。如果第二天,他的盒子坏了,或者丢了,他就会明白,这个地方是不能放置自己东西的。他可能会哭闹,要找回自己的盒子,那我就帮他一起找,如果找不回,那就用其他盒子替代。

    此时,我就可以告诉他不要把东西在洗衣机上,相信这时候,儿子愿意接受我的建议。

    让行为的自然结果来给孩子 “上课”,而不是父母的提前阻拦。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但对于孩子而言,他不明白,他需要亲自去验证真伪,从而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是父母的前置说教。

    就像我不再管控女儿的作业之后,她反倒自觉写作业了一样。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不写作业,就会收到老师的责罚,她不想承受这样的自然结果。所以,她不得不提前完成。

    无为的“无”,是甲骨文和大篆金文里的“乐舞”,学而知其乐。如何才能孩子学而知其乐呢?

    不违天时:不拔苗助长;

    顺势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不背人意:要让孩子心甘情愿,不可过度控制。

    只有做到这些,孩子才会心满意足、心甘情愿地成长为大有作为的人。很多父母,用主观意愿把孩子像粽子一样包裹起来。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唯唯诺诺,或者叛逆,很难温润如玉。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毛主席曾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有足够的空间,孩子才能大有作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养出失控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tkn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