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橙黄橘绿时》还未读完,今天读到《鲱鱼头》这篇,不禁有些动容。
故事中的主人公巴赫是德国有名的管风琴演奏大师,但他童年时代家庭贫困,父母在他9岁时过世,他便投靠了已婚的大哥。大哥贴柜子里的管风琴乐谱,成了他通往世界的大门。
我佩服巴赫,是因为他不惧困难,独自在月色下抄录从铁柜子里偷出来的乐谱,那个乐谱成了他精神的支柱。
当然他从平凡的人成长为有成就的人,并不是仅仅因为一本乐谱。他孤身一人长途跋涉来到卢内堡为唱诗班拉管风琴,是十分辛苦的,需要长期的自学和练习,是什么支持着他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呢?他时常饿着肚子徒步去看管风琴大师赖英肯的演奏会,来回就是60公里,这又是秉持着怎样的信念呢。
我确实也是一个喜爱音乐的人,古筝、陶笛、埙都会那么一点,但如果让我受尽艰辛去热爱它,长途跋涉去追寻它,我想我是没有什么动力和决心的。其实,这就是我们这些小人物与大师之间的区别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