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鲁红景”,一起成长!
今天分享的3个主题分别是:出场力、烘托力、聊天力。
07 出场力
平时,我有“自由书写”的习惯,比如今天“复盘”和“自由书写”一共写了6000多字。如果把这6000多字都发到一篇文章里来,会更像一天的流水账吧。
不能像流水账一样的记录生活,怎么能让文字忠于生活,又让读者更有阅读的兴趣呢?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在故事的转折处出场。”,并且运用“对话”和“动作”让故事更有张力。
作者举了一个《老人与海》的例子:“他是一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逮到”,这就引发了读者很大的兴趣。让老人“圣地亚哥”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37981/1702b3e45d52e4e1.png)
08 烘托力
每个电影里面都有不同的角色,有“好人”,也有“坏人”,有“主角”,也有“配角”,起到的便是相互“烘托”的作用。
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笑傲江湖》的例子,“金庸把岳不群写得很厉害,但等到令狐冲打败岳不群时,才知道令狐冲更厉害。”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烘托力”的重要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37981/0edf8093259290eb.png)
09 聊天力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奇怪,昨天的文章里提到“对话力”,怎么今天又写“聊天力”呢?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原来,这里的“聊天”不是文章中的“对话”一样的聊天,是为了搜集素材而有意识的去观察,对话并记录他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比虚构的故事有更加动人的魅力。
作者在这部分举了一个蒲松龄的例子,490多篇《聊斋志异》的故事是蒲松龄用“小米绿豆粥”和路过者换来的。
顿时好崇拜,有没有?从今天起,不妨去认真倾听身边的每一个故事,并把它记录下来,说不定你会是下一个“蒲松龄”呢?既便做不成“蒲松龄”,也会变成一个更加有趣的人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37981/29aca2a8e3336f5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