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同学原来在省城的附中上高中。因为一个特殊原因回到了一个县城的高中借读。他在省城附中读书时,课堂上教师教的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多,鼓励学生质疑。这名学生到了县城高中读书后,还是经常向老师提出各种疑问,时间长了把老师问烦了,老师说:你把我教的学会了就行了,不需要再问了!这名同学很无奈,慢慢的闭上了嘴巴。
曾经到外地听过一位老师的课,课上老师提出: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保持对世界的一份好奇心。培养学生好学善问的学习品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学生质疑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通过第一个案例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基层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教不重学。我们的老师也是被灌输出来的一代,继续用同样的方式霸占课堂,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下学的时间和空间。曾经有位老师说,我们也试着想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那样他一节课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我讲能讲三个问题。这就是认识上的差距。二是重教不重质疑。教师课堂上拼命教,不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没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审辩式思维。三是课堂缺少安全感。我们总是喜欢比较,把孩子分成个三六九等,由于怕出丑出错,孩子们都不敢说了,造成自信心缺失。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我们应该坚持问题导向,从育人目标角度出发,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能力导向,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首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中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答,自己找到答案,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能够教会的不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二是大力倡导学生质疑。疑问就是问题点、突破点、创新点。发现问题、找出真因、产生想法,就是创新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思维,问题导向,鼓励学生质疑,积极借鉴《创新者的基因》提出的发问:为什么会……?如果……,会怎么样?努力培养有想法的学生,做有想法的教师。三是努力创设有安全感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说话。只有学生感到安全的时候,才能不怕犯错误,勇于去尝试去试错,敢讲敢想敢做敢于创新,有批判的思维。所以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安全感,创造安全快乐友善互助的环境,让每个学生大胆的发问,自信的表达。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视野可以达到,世界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我们培养的是创造未来的人。安全感——自由感——质疑探究——创造创新,是一个有机的链条。如果我们教给学生一个答案,我们就没有尊重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所以,培养好学生的质疑能力、问题思维,就是对未来负责。(2021年1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