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的东西总是自有魔力,如果你不追随这种流行,仿佛就会成为落后的代表。
《如懿传》热播之际,茶余饭后,周围的姊妹们都在谈论这个片子,而我却对如懿一无了解。迫于“生存”压力,我利用做饭吃饭的时间,偶尔也看了那么几集,起码是把开始、中间和结尾都看了,同时还下载了电子书。通过这样补课的方式追剧,起码可以为朋友们一起谈论准备一些必要的谈资,哈哈,想拥有共同语言真的不容易啊。

宫斗剧的主题始终离不开“抢老公”,以我的急脾气,看宫斗就像看踢足球,看着她们争来斗去,自己心里总是莫名的着急发慌。你说,既然皇帝和足球只有一个,为啥就不能给那些争斗的人每人分配上一个?哈哈哈,克隆技术真是过去就应该好好发展一下。
后宫这些女人们呀,全部陷在“我执”、“情迷”之中,根本就没有看透自我和爱情的本质。如果当初能在后宫里,让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老师给众姊妹们培训一下佛法,估计大家就不会因为个男人斗的你死我活了。

当然,年届不惑的我才有了这种认知智慧。想当初,我在一个顾问单位领导的办公室,和几个朋友聊天,其中有个朋友问我:尚律师,你的信仰是什么?我当时脱口而出:爱情!看来那时的我不比如懿她们成熟多少,还是停留在幼稚多情的阶段,总觉得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爱情”,现在看来,如懿错了,我也错了。
所谓的爱情,就是你愿意深切地关怀地方,能够慷慨无私地付出自己的爱,不管对方爱不爱你,你都愿意为对方上刀山下火海。如果这样定义爱情,我到觉得凌云彻对如懿才是真爱,为了保全如懿名声,凌云彻自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宗萨老师告诉我们:一、“自我”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它充满着自己,根本没有空间留下来爱别人。由于“自我”太专注于它自己,因此它并未真正注意到其他人,他专心致志地修持着自己的需要、欲望以及期待;二、“自我”关心所爱的人,以那个人能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来决定。当你说“我爱你”的时候,你的意思并不是你愿意为对方牺牲付出,而是在问“你爱我吗”,或者“我想拥有你”,或者“我要你让我快乐”;三、你能讲出最诚实的一句话就是:“我爱你几乎和爱自己一样多。”我们所说的爱,通常都是不折不扣的自私。
哎,宗萨老师真的是很能打击人啊,经他这么一讲,我和如懿同时丧失了信仰。仔细推敲,宗萨老师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乾隆爷纵然爱过如懿,但是当如懿惹他不高兴时,皇帝马上就会翻脸不认人,迅速把如懿打入冷宫。如懿和蓝颜知己凌云彻多少有那么一丁点儿风言风语,皇帝就不惜阉割凌云彻,进而羞辱如懿皇后。真是看不出他有多爱如懿,到是爱自己更多,这一点,大家看得应该比我更明白。

《如懿传》的结局,是对宗萨老师理论最好的验证。剧末,如懿说了一句“兰因絮果”的台词,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看来世界上根本就没什么永恒的爱情,所以杨绛老师说的好:自古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
人们过于执着地相信一种东西,估计还是因为无知的缘故吧,如果认清了自我的本质,其实也就能认清爱情的本质,人这东西说到底还是更爱自己,可能每个人都是,所以谁也不应该怨天尤人。如懿如果早点遇到宗萨老师,应该等不到削发断情就会很平淡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期待,就永远没有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