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同学给我念了一条说说,大意是说自己自从上了大学,没有时间看书,感觉自己已经没有文艺气息了云云。同学笑着念完,末了加了一句,“这人真是装逼!”我不可置否地笑笑,也许这段话的作者是一个逗比的胖子确实挺装逼。
然而,什么样才叫不装?
细想从来,倘若一个人平时确实有阅读写作的习惯,无论性格上逗比与否,说出这样一番话倒是情理之中,然而事实上,我们很可能并不十分了解这个人生活中到底是怎样,但是我们却笑了。
这不公平。
人人都在说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怎么怎么低,怎么怎么心痛,每每和国外作比还总是上升到政治高度。但这群人感慨完转头看见空间朋友圈里XX发的关于读书的种种,又会轻言TA装逼。好吧,也许那个人生活里确实是个装逼文艺青年,但是这种一杆子打死是态度确实伤人。
这种心理其实有迹可循。
事实上,正是因为现在周围读书的人很少,“读书”这个行为便在许多人眼里变得一种高大上,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那么,做了不起事的人就该有伟人的样子,要我相信我身边这只逗比是伟人?怎么可能,TA在装啦!再加上近些年莫名其妙出现不少“装逼利器”,越来越多人踏上“书店听歌玩手机,出门布包棉麻衣”的装逼文艺不归路。
但是,正如有句话说得好,有哲理的话不在于话本身,而在于说话的人。
倘若胡适鲁迅也会发朋友圈,同样也天天长吁短叹哀时事、叹人生,长袍烟斗加一身,还会不会有人他们在讲大道理,很矫情呢?好吧,这两人已经作古了,就说如果你语文老师在空间里发文章你敢不敢嘲讽吧……
“不读书”是个死循环这即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文艺、忧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迹可循,那么便不是矫情;如果一个人的才华撑得起TA的“装逼”,那么便不是装逼。
矫情装逼之流,当是肚子里本身没什么墨水,看了点闲书便自我感觉良好之人——永远只是网路上的英雄,生活中的矮子。
但话又说回来,读书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并不是天上的星星月亮遥不可及,正相反,它该是饭桌上的一颗大白菜,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那么,一个本身就不值得多少溢美之词的习惯,为什么一定要自身多么多么渊博,多么多么有才华才能为人所接受呢?
就像有人喜欢打游戏有人喜欢逛街一样,读书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兴趣,没人规定一个人读书就不能打游戏,也没有人规定一个在读书时候忧郁的人不能在其他时候逗比。
其实,恰是因为现在人少读书,才会抬高了“读书”这个行为,接着便捧高了读书的人。当读书莫名其妙与高贵划上等号,读书的人轻易就可比他人高一个等级,那么便有人投机取巧妄图借“读书”之名与“高贵”攀上关系。再接着,真正的高贵与虚假的平庸就真真假假“安能辨我是雄雌”了,最后的结果,请参照开头。
“不读书”是个死循环还在感叹现在阅读量越来越低?不读书的人崇拜读书的人,笑话偶尔读书的人,一杆子打死所有潜在装逼的人——那么如果没时间做一个经常读书的人,那就干脆不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