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是一种颇费功夫的性格:一个不写成文字就无法顺利思考的人,想找寻自己跑步的意义,非得动手一个字一个自写出这样的文章才行
村上春树 ——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昨晚无意间在微信读书APP里看到村上春树的这本书,翻开没几页就看到这段话,非常有共鸣。
早上起来以后,做完冥想、复盘,正准备开始写点什么,发现大脑空空,再次进入不知道要写点什么的状态。翻了翻昨天看到的微博、想了想昨天看到是书,我发现自己还是输入太少,没有什么灵感。所以再度回到typora,就开始敲字吧,或许我也是那种「不写成文字就无法顺利思考的人」,而只要开始写,似乎也就停不下来。唯一担心的是写得没有主题,好在现在也没有什么观众。
絮絮叨叨的,我可以写很久,关于职场,关于生活琐事,关于个人情感,关于大脑里的想法,或许没有办法结构化的输出,但在写下来的过程中一定是专注的,甚至是边写边想的,这种状态下让我感到很舒服。
李笑来老师说他每天至少可以敲3000字,我很能理解,如果一点都不带负担,3000字其实不难。难就难在,人总是会给自己加点负担,难在如何卸掉这些负担,心无旁骛的不停书写。总担心写出来的东西,别人是否有兴趣看下去;担心是否会被别人嘲笑;担心在写的过程中,自己是不是会有收获,是不是会浪费时间,是不是写得太空虚无物品。。。
诸如此类的担心,往往会让人停滞不前,而事实上停滞不前一定比一直写更浪费时间。貌似在找灵感,而灵感其实昨天就应该准备好。貌似担心写不出东西来,担心写错或者写下来一个主题以后,无法成文。。。事实上,写作是最宽容的事情,随时修改、随时延展,压力和限制往往是人自找的,按照心里的想法写下来就好。刚才写了,现在可以改掉;昨天写的,今天可以改掉;写得没有主题了,可以从写的内容中提炼出主题来,重写;这个主题只能写200字了,那就换个主题再试试;心里想的疑问,写下来,写出来,写着写着或许就找到答案了,找不到答案也可以继续写,自在。
写的时候不带目的,轻松下笔,写出来的是真实流畅的想法,是内心最自然的输出。输出的时候想结构化就结构化,想加故事素材就加故事素材,输出发布是需要加工,而前提是得有最好、最自然的底料。
为什么会对村上春树的这句话这么有共鸣?我想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不断敲字,可以在不断书写中专注下来、不断思考的人(虽然这不是我唯一的方法)。过往的2、3年,我在Day One这个APP种记录了很多日记,有无病呻吟,有自我否定,有对未来的迷茫,有对自己的激励,当然更多的是记录一下自己当时的事情,当时的想法,喜欢和不喜欢的物品。没有固定主题、行文随意,最重要的是我喜欢那个状态,写作就是思考,就是自我疗愈。
写下来,有的时候就可以撇开一切杂念,撇开一切烦恼。
全文20分钟写完,约1000字。
昨晚看到村上春树的那句话,就想写了,但是确实早起以后自己给自己压力,总觉得既然是要输出的东西,多少还是要有点主题,要能写个1000来字吧,自己给自己设定了限制。
硬着头皮开始写,写到后面越写越舒服。虽然没有什么主题,也没有什么逻辑,但终归是内心表达,自己写得舒服了,太重要了。
写完起了个超大的题目,感觉以后可以写很多了,甚至可以写本书了哈哈😆。
2019年6月4日
-EO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