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内容的确让人值得深思。
在中国,“研究型大学”基本上是一流大学。“教学型大学”基本上是三流大学。“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己读书思考,“教学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上课。
上课和大学的层次地位是相反的。大学层次越低,上课越多:大学层次越低,学生读书越少。
“研究型大学”学生的“成才”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读书思考来完成的,学校只是给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比如图书、学习和交流的氛围;“教学型大学”学生的“成才”主要是通过课堂完成的。有的人从此不再与书籍和学习打交道。
最好的大学生多是不把课堂当回事而选择自己读书的人,他们以古今中外大师为师。读书不仅比听课具有选择上的优势,而且效率也高多了。
现在的大学,活动太多了,已经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维训练。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像街道、社区和自由市场,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活动、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电影院、银行、电信公司等进入了校园。看似增加校园活动,其实是扰乱了学校秩序。在表面丰富、繁荣的背后是大学空虚、轻浮、躁动不安,这种浮躁不仅是表象的,更是精神的。
越来越好的条件比如互联网、手机、电视、电影以及微信、QQ等无一例外地都导致大学生越来越不读书。
中国大学教育很多问题都可以说是不读书造成的,比如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问题,还有为人处世、道德品质修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读书而提高。
读书是以所有的伟人和大师为师,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语言限制,不受文化限制,不受民族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向他们学习,听他们“讲座”。
真正的好大学是非常重视阅读的,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相应地,真正的好学生更看重阅读而不是上课,更重视学习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阅读所获得的知识。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伟人都表达过这样的意思。
大学生不读书,这是当今中国大学最糟糕的情况,唯有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才是希望。
以上内容为摘抄。
为人父母的我们,深知读书读书从小抓教育,可真正是为了读书而学习的几乎占绝大部分,反之真正爱主动读书的几乎很少。
这次疫情宅家,网络教学就是一很好例子。从中看出孩子的自主性。
从小培养看书习惯胜似重中之重,可又有多少家长是自己喜爱看书而言传身教的?我想:电子产品的身教是绝大部分。
无奈下,吼声震耳欲聋,是谁造成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