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鸡汤,不要悲壮。
不要煽情,不要媚俗。
不要梦呓,不要炫技。
不要私写作,不要宣传腔。
要山泉一样清澈地流出来的文字。
如果没有山洪一样喷薄而来的激情。
保持优美,保持蕴藉。
保持幽默,保持智慧。
保持真实,保持谦卑。
保持小火苗,保持初始心。
要彩绘玻璃一样笔致恭谨的绚烂。
如果没有泼墨狂草一样笔触癫狂的飞扬。
学会说理,学会思辨。
学会严谨,学会递进。
学会实证,学会考据。
学会文论体,学会大局观。
要有上天入地纵横开阖的笔力。
如果没有三坟五典旁征博引的功底。
是酿造之前的蜜蜂嗡嗡千里。
是榨汁之前的果实累累满枝。
尝试观察,尝试想象。
尝试虚构,尝试梦幻。
尝试摆脱,尝试突破。
尝试戏剧化,尝试设计感。
表面是行云流水锦心绣口的小清新。
实质是搜肠刮肚点灯熬油的头陀行。
沉默是个人常态。
爆发会两败俱伤。
安静是最好的保护色。
聒噪会露了行藏。
记得残雪说过,为了报仇写小说。
当马拉松跑到最后的五公里,我真的是想到了令我愤怒的人,或者说在那种情境下发现了谁是最令我愤怒的人。
我的咒骂应该已经发出声音,因为我看到旁边有人惊讶地回头。
其实过终点线之前的情绪是很积极友好的,虽然一直在担心能不能跑进关门时间。
但是那一刻的仇恨感,让我自己印象深刻。
像钱钟书说的,一个人想起自己仇敌的时间,远远比想念情人的时间要多。
当体力支出到极限的时候,浮现的居然是仇恨和愤怒,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是这种仇恨和愤怒点燃我最后的斗志,让我跑完全程。
曾经写过一个脚本,为一首MTV。
太久太久了,久到我都不好意思,虽然一直还挺喜欢。
用的概念就是现在最流行的“平行世界”。
最近一直在想,再把这个构想完善充实一下,看能否成为一个长片的内容。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大厦千间,夜眠七尺。
人的真正需求其实极其有限,表达和输出也同样如此。
一直有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但我最喜欢的几个寓言,比如小马过河、阿拉伯人的骆驼,似乎就能解释世间的一切。
前者讲人要自知,自信,不要轻信别人,要亲身实践,是实证主义的自我要求和认识论。
后者讲人性弱点,得寸进尺忘恩负义,是有警示意义的处世观。
有一回带孩子坐地铁,因为孩子占地小,有个女人就过来挤着一起坐。然后她不断地往孩子这边挤,直到给她旁边留出一块空地,她又招呼朋友过来。我就在旁边轻轻给小朋友讲“阿拉伯人的骆驼”的故事。孩子心领神会地笑着,然后站起身走了。
在太平洋上有一座灯塔,守塔的人一直生活在灯塔上。终其一生,他唯一的读物是一本《圣经》,唯一的消遣是一把小提琴。
但是他有全世界最平静丰富的内心。
不然何以坚持?
相比每天接触的海量信息而言,一千字真的不多,但是要完成却并不简单。
它是一个提纯的过程。
要变得纯粹,首先要把自己的体力或脑力,逼到极限,再看看在那个尽头是什么?还会是曾经遇到过的愤怒吗?
每天一千字,会让你变成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见识了大千世界而最终回归单纯的人,一个游历了宇宙八荒历险无数遍览繁华精彩纷呈的人,最终简化为身边仅一书、一琴、一剑,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