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一是作为开场嘉宾,主持人说完之后,我马上就要上台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我的身上,我要怎么承接这个巨大的能量?我怎么开好这个场?
三个方案:
保险方案:行业热点开场
第一个方案是比较保险的选择,谈一谈行业。毕竟你参加的是行业论坛,现场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同行,大家对行业的动态是特别关注的,因为这关系到了大家的“饭碗”。
你可以从行业的特点说起,比如:“一直以来,咱们行业都有这样一种特点...”;
你也可以谈一谈行业趋势,比如:“当前,我们行业正在发生从xx到xx的转变...”;
或者你们行业近期有什么热点事件,也是可以说的。这个热点可以是行业内发生的,比如:“近期,我们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可以是对行业发展有影响的,比如:“前几天,国家颁布了一项xx政策,这对我们行业...”。
出彩方案:三个有力量的短句开场
第二个方案是,用三个短语开场,而不要说“大家好”。
你可能要反驳了,什么?一上场不问好能行吗?别急,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对比感受一下:
案例1: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场论坛上发表演讲。一直以来我对西安怀有深深的敬意。很开心今天能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和西安的故事。
案例2:为什么我们这一场的主题叫“致敬西安”呢?好多人以为我们是初来乍到,想讨好一下本地人,并不是。这要从我们这个团队跟西安的一桩故事说起。
感受到差距了吗?
作为观众,你听到案例1,会给出什么样的反应?“大家好”“非常荣幸”“很开心来”这些“讨人欢心”词汇,已经被用烂了,观众对这些词已经免疫了。这样的开场白没有什么新意,反而还会降低观众对你接下来演讲内容的期待值。
我们再看看案例2,你们以为一上台我要从“大家好”开始?我偏不。你们以为我想讨好观众?还真不是。那我为什么这场要致敬西安呢?你听我继续往下说。你看,这样是不是就勾起了观众的兴趣。
所以,回到最初的场景,当巨大的能量给到你的时候,你怎么接住?你得让自己的气势拉高,而不是平淡地说“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看看丘吉尔的一段演讲:
案例: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演说
在这庄严的时刻,我第一次作为首相发言,为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帝国、我们的盟友,尤其是——为了自由的事业。
丘吉尔用了三个“为了”开头的短语:“为了我们国家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帝国、我们的盟友”“为了自由的事业”。搭建起了节奏感,显得气势格外强烈。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相似的例子:
案例:参议员丹尼尔·韦伯斯特为1850年妥协案辩护开场
今天,在这里,我并不是作为一个马萨诸塞人而演说,也不是作为一个北方人而演说,我是作为一个美国人而演说。
同样也是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我不是”“也不是”“我是”。
你看,相比起毫无新意的“大家好”和“非常感谢”,三个短语的抛出更容易震撼住现场观众,不至于让他们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你身上后又迅速散开。当然,这并不代表你不能在演讲中表示感谢,感谢是可以的,但请在演讲过程中感谢,而不要把它放在开头。
进阶方案:此时此地此人此话题
刚刚我们讲过的两个方案,第一个是用行业热点开场,第二个是用三个短语开场,都是可以提前准备好稿子的。下面我要讲的第三种方案,此时+此地+此人+此话题,则是考验大家即兴发言的能力。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是一个资深的风险投资管理人在“风险管理”讲座上的开场:
就在我今天走上这个讲台的前10分钟,发生了一件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事情。我是一个风险管理投资人,我的职业是四处告诉别人“风险无处不在”。但我自己对这句话真正有所体会,其实是在10分钟前。
来,我给大家看一下10分钟前发生了什么。这是我当时自拍的一张照片,我就在会场外面的马路上,离会场只有20米的距离。当其他的观众都在陆续入场时,我却被保安无情地拦在了外面。
为什么我进不来?因为在我来的路上途径了一个地儿,出发的时候我的健康码还是绿码,等我到达教室门口的时候,它变黄了。还好及时做了紧急备案处理,不然我将没有办法站在这里跟你们分享今天的内容。
你看,刚刚发生的事儿,正好说明了今天的主题,风险无处不在。
“此时”是走上台的10分钟前,“此地”是会场外面的马路上,“此人”是一个风险投资人。此时此地此人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因为我的健康码变黄了,所以我陷入了无法入场的风险。哎,巧了,今天的讲座又是“风险管理”,我作为一个资深风险投资人,要讲的话题是“风险无处不在”。这不就正好衔接上了吗。
你看,这种讲述自己此时此地发生的和主题相关的故事,能更自然地引出主题,还能很好地保持与现场观众的对话感。
好,承接的问题解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