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阅读的内容是序言和第一章。
序言部分邓彤老师讲了三部分的内容:一、课例研究的重要性。“读课”在邓老师的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还有待努力,下个阶段要多看一些课例研究。二、写作教学亟须有深度的写作课例研究。其出路在于“写作知识的开发”,这些知识应该是关于如何写作的“程序性知识”。那么从写作教学课例中开发写作教学知识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三、本书写作课例的简单介绍。
第一章的课例是丁慈矿老师的《从“无情对”到“书房联”》,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内容也很简单:以师生对话的形式简单让学生了解了“无情对”“成语对”和“书房联”。邓老师品评这节课:有趣、有用、有成就感,我也很认同。这节课意在引导学生要善于欣赏对偶之美,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审美规范去创造美。
对联教学对于写作学习的第一个启示在于能够引导学生追求简约灵动、言简义丰的表达风格。这里举了汪曾祺的《受戒》中的片段,是学生学习简约表达的很合适的范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可以提醒学生控制每句话的字数。
第二,它将知识教学隐含在具体语言运用实践中,将学生掌握的知识镶嵌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运用和句子的结构。
第三,对联教学训练形式的微型化,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具有极大的扩展性。这种微型化的练习形式,包含了多种写作能力、运用多种写作知识,提供了写作教学的范式。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这种微型化的练习形式,针对学情展开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