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讲述赤子之心的电影。
四个时空,
四位青年,
不同的人生际遇,
一样的赤子之心。
张果果,面对商场厮杀中的尔虞我诈,选择远离纷争,接济贫困的四胞胎新生儿。
陈鹏,在前途和爱情间,勇敢的说出“我有要照顾的人”,拒绝了第九研究所伸来的橄榄枝。并又在心爱姑娘受人诬陷跌入人生深渊时毫不犹豫纵身跳下托住了她。
吴岭澜,在随众人学以致用还是遵从自己内心追寻文学梦想之间,苦苦思索徘徊了很久,选择了后者。
沈光耀,在家孝和国难之间,选择了弃笔从戎,投身沙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3727/9b3d02ce56c1be2b.jpg)
《孟子》说,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里的“大人”,既非身份之尊,亦非年龄之长,朱子在其《四书章句集注》里早有解释:“大人之心,通达万变,赤子之心,则纯一无伪而已。然大人之所以为大人,正以其不为物诱,而有以全其纯一无伪之本然,是以扩而充之,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极其大也。”
这种纯一无伪之本然,是时任清华教务长的梅老师劝导吴岭澜所说的,什么是真实?它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也是影片借泰戈尔所说的“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因此我竭我的志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也是影片末尾,借画外音所说的“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愿你在迷茫时记得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3727/c9f4aafd043c5cec.jpg)
最打动我的当属第四个故事。因为之前看过《冲天》和《巨流河》的缘故,第四个故事在我自动脑补的情况下最为丰富和饱满。
1938年到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中国的军用机非常破落,大部分为古董机以及民用机改装的战斗机,在这样的配备下,中国军方只能采取“消极防空”的策略,对日军在云南的空袭几无还手之力。日军排着品字队型耀武扬威而来,“空袭时飞行之低,连翅膀上的膏药旗都看得一清二楚。空袭前一天居然进行预报,全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甚至把昆明当做学员训练的打靶场,到昆明来炸一次回去就可以拿文凭。”(摘自《云南防空实录》
这一局面在1941年后陈纳德的“飞虎队”支援中国后终有扭转。而第四个故事里的沈光耀就在这样的年代里出场了。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物,这个年轻人通透、阳光、有才气,又有发自内心的正义无畏和真心。面对选择遵从家训远离战场还是听从内心,投身沙场,在一番挣扎之后,他选择了后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3727/9e6165bb309a1071.jpg)
有人说,吴岭澜躲在空袭警报拉响后在土洞里朗诵泰戈尔的诗,外国传教士在空中敌我火拼之时带着孤儿们唱歌,这两段显得非常矫情。然而,如果你看了过来人的回忆,也许你会默默收回这句话。华罗庚经常与得意门生闵嗣鹤躲在一个防空洞跑警报,为的是两人可以讨论数学问题。一次被埋在洞里,多亏联大学生不顾生命危险把他们救出来。黄永玉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回忆到,抗战爆发后,集美的生活基本就是跑空袭警报,乘着空袭警报解除上课。
沈光耀最后选择架机撞向敌舰的一瞬间,我哭得止不住。想起《冲天》里杭州航校的校训—“我的身体、飞机,当与敌人的飞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沈光耀、林徽因的三弟林恒、陈怀民、张大飞、刘粹刚,这一个一个闪耀的人,都选择了忠于内心,忠于国家,“苟以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趋避之。”
最让我不适的当属敏佳被代表正义的群体批斗殴打,几乎丢了性命那段。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3727/dfaa6332fe259e8c.jpg)
这是一群乌合之众,一个极易被煽动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间,多的是无能的人,心怀妒忌的人。他们隐在群体中并意识到因为人数众多,他们不会被惩罚,并且因为人多势众而表现得更为残暴而狂热。在如此残忍的风暴中,李想选择了退缩和自保,这更显示出陈鹏对爱情的担当和无畏,比金子珍贵。
最让我大感意外和惊喜的当属:陈鹏因为想守护敏佳而拒绝第九研究所的工作邀请,陈鹏的系主任对招聘人员说的那句话,你不要因此对陈鹏有什么责怪,他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也是好的;以及梅老师劝吴岭澜遵从内心,不必迎合潮流。试想,那样的年代,又有几个人能力排社会压力,有如此清醒的认知。那一刻,这两位老师,在我眼里,散发着万丈光芒,有着无比的魅力。
值得一看的一部影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