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蔡琴《被遗忘的时光》
开始动笔前,眼泪先落了一箩筐。对我来说,“亲情故事”向来是效力强大的催泪弹,“欲语泪先流”,言未出,情已到。
隔离结束那天,我舅开了一两个小时的车,从江门新会来广州接我。回家时可开心了,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兴奋,叽里呱啦地和舅舅聊这聊那,嘴巴没停歇过。
忽然一句:“你知道爸爸住院了吗?”我的心脏蓦然一沉,大头机械地摇晃了几下。“应该是怕你担心,所以没跟你说。”我沉默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几年前,爸爸说他心脏不舒服的时候,我已经感受到了那种窒息和难过,顶天的大树也会倒塌,坚实的楼房也会腐朽。生命是如此脆弱。
听妈妈说:“爸爸还觉得自己年轻呢,放着降压药不想吃。”抱怨着,没说什么细节。
今天,外婆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告诉了我。
“你爸,那天大半夜的感觉胸闷,就让你妈带着去医院看病去了。哎,是暑假时候的事儿,空调开着、门关着,所以我没听见外头的动静,五点多才醒来。结果发现厅里的灯都开着,你爸妈两人都不在,就想喊醒小宝,让他打个电话问问……”外婆很平静地述说着,但我能感受到她当时的焦急和不安,“小宝一直不想起来,我还是把他叫醒了。打电话一问,说是在医院住院,医生说他血压高……”
而后便开始了暑假的忙碌:小宝和妈妈轮流去送饭和照顾爸爸,来往于医院、家和舞蹈房之间。就这样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
我爸闲不下来,他总觉得一直躺着太闲适、太无聊,每每违背医嘱,血压就波动不定。
还是很执拗啊。
我舅的血压也高……哎,生活习惯、日常脾气、喝酒吸烟,种种,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
他们有柔和应对世界的独特方式,却仍抱有部分自我的棱角,在亲近的人展露无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完美无缺的物,与人。
外婆还告诉了我,另外一个故事:去年年末,她在家晕倒了。
那天早上起来,外婆就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可还是坚持去做早饭了。站在饮水机旁接水的时候,她突然眼前一花,连带着饮水机一起倒地,不省人事。听到动静,爸爸赶紧过来掐外婆的人中,把恢复意识的她扶到床边。
“没去医院看看吗?”“没有啊。”
老一辈人呐,也是闲不下来,一辈子习惯了为儿女子孙付出,却从来不考虑自己。
“以后你不舒服了就休息……我们不是小孩子,饿了会自己找吃的。”外婆笑了笑,可我知道,在她眼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人,都有自我的情感寄托和表达方式。我和家人们,也在寻求平衡,也在沟通改变。
我想,对于他们来说,子女们也是“树洞”,最独一无二,最亲密无间。
所以多和他们聊聊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故事,同时也留出一点时间和空间,用心存放他们的故事。
慢慢会被遗忘的时光,总会以各种形式浮现在脑海。
幸好他们告诉了我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至少给了我一个心理准备吧。
外公、爷爷的去世是非常突然的,突然到都没能见他们最后一面。“食道癌”,这个词深深地刻在心里,所以有时会劝身边人慢点吃饭,吞咽烫的食物对食道不好。
还有妈妈,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怕。小时候她生病了,未来深不可测,可她如此乐观坚强,挺过来了。如果没有,后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真的,难以想象。
所以很感激,我是踩在前人的肩膀往高处、往远处走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吃苦耐劳、努力拼搏,哪有我现在不愁吃穿的生活。
现在终于长大了,懂事了点儿,但很多方面并没能做得很好。
以后我得承担起支撑家庭的责任了啊。说实话,压力很大,害怕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害怕自己给不了家人想要的生活,更加害怕的,是身边人的悄然离去。
轻轻叹息一声,却也只能硬着头皮、抬高下巴、挺起腰背、迈开双腿,迎接未知一刻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