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点心得:不要给你的爱加上条件。
我们需要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什么叫有条件?
你这次考了第一名,妈妈爱你
你拿了钢琴比赛一等奖,妈妈爱你
你怎么没及格啊,你再这样,妈妈不爱你了
你不听大人的话,妈妈不爱你了
你看,这就是爱的条件。甚至有些家长把爱变成了对孩子的一种要挟,把爱变成了枷锁。孩子在小的时候唯恐失去父母的爱,只好拼尽全力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但孩子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越来越扭曲,在他成人以后,具备了独立能力,对父母不再依赖的时候,可能会像飞出鸟笼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回头。
有一阵子,朋友圈里有过一篇热贴,大概内容是一个北大才子12年不曾回家过年,6年前拉黑了父母所有联系方式。一个朋友截了个屏给我,是一个孩子对这个贴子的评论,评论内容是这样的:“父母自己一事无成才会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事,自己活得不好也不想让孩子活得自由,孩子不反才怪。”评论原文非常犀利,我只是截取了一小部分内容。
我就问我这个朋友,这个孩子发表这样的评论,是不是跟家长的关系出了问题?我朋友说是的,家长把孩子送出了国,花了不少钱,孩子却可能毕不了业,连文凭都拿不到。孩子也不想回国,见面就是吵架。
父母对孩子本该是单纯的,来自于人类的本能,别把它变成武器,我们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是,不是你考了好成绩,父母才爱你,也不是你有了好前程,父母才爱你。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人生是你自己的人生,你不是为父母而学习,也不是为父母上好学校。父母爱你是没有条件的。
在宽松的家庭关系中,孩子不会经常患得患失,情绪也会变得稳定得多,自然也就愿意与家长多交流了。
我有些朋友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矫情啊,稍微哪里不对,就抑郁啊、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什么的,我们那会儿,家长都是拳打脚踢,我们不也健康成长了吗。
其实这一代孩子遇到的沟通问题,正来源于有问题的家长。我一个朋友,温文而雅的一个人,但只要孩子考不好就大发雷霆,后来通过心理咨询,才知道我这个朋友在小学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在学校操场上被点名批评,那以后,就留下了心理创伤,她害怕孩子受到类似的伤害,所以会做出过度的反应。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家长的问题。
关于沟通的话题,先聊到这儿,没有一种包打天下的武功,也没有一种全能的解决方案,欢迎大家共同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