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重疾险吗"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都要笑了:这有什么不了解的?
别笑,你可能真不了解,甚至你了解的有可能是错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重疾险的定义:
重疾险指的是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达到约定的疾病状态或实施了约定的手术时,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的一类保险。
划重点:约定的疾病、约定的疾病状态、约定的手术、给付
从这4个关键词中,就至少可以看到3个普通人常见的认知误区。
误区1:只看重疾险的疾病名称,不看相对应的条款。
举个简单的例子:重疾险包含尿毒症,那我确诊了尿毒症去申请理赔,保险公司是不是一定能赔付保险金?
一定能吗?不一定!
要注意关键词“约定”,这个“约定”并不单指疾病名称一致,还要看保险合同中对这个疾病具体的条款解释。
我们看重疾险中尿毒症的条款:
注意划红线的部分,在确诊尿毒症的基础之上,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之一,保险公司才会赔付保险金。但如果刚确诊尿毒症就去申请赔付,那保险公司肯定不会赔付。
其他疾病也是一样的,不要只看疾病名称,最重要的是看相对应的条款。
误区2:重疾险确诊即赔。
“我那个做保险的亲戚告诉我重疾险确诊即赔的呀!”
真的是确诊即赔吗?
准确来讲,应该是这样的:一部分疾病确诊即赔,一部分需要实施了某种手术才赔,还有一部分需要达到某种状态才赔。
我们以重疾险中最高发的前25种疾病为例: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在这25种疾病中,只有13种是确诊即赔的,有5种是需要实施了某种手术后才可以赔付,还有7种是必须达到了某种状态才可以赔付。
确诊即赔很好理解,比如最高发的恶性肿瘤,只要有医生开具的诊断书,就可以获得赔付。
我们看一下后两种情况。
实施了某种手术才赔,比如重大器官移植术:
必须是已经实施了肾脏、肝脏等的异体移植手术后,才可以获得相应的赔付。
在实施了手术之前,重疾险是不会赔付的。
达到了某种状态才赔,比如脑中风后遗症:
只是确诊脑中风不会赔付,
必须在确诊180天后,仍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后遗症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赔付。
如果以后再有保险业务员告诉你重疾险确诊即赔,知道怎么反驳了吧。
误区3:重疾险是用来报销治疗费用的。
注意前面4个关键词中的“给付”,给付和报销是两个概念。
报销很好理解,比如我们的医保就是报销性质的。先去医院治疗,然后拿着单据去报销,报销的费用是不会超过治疗费用的。
而给付是指,得了重疾险中约定的疾病,保险公司直接赔付合同中约定的保险金。
举个例子:老王投保了50万保额的重疾险,一年后不幸确诊为甲状腺癌,申请理赔后,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50万给老王。老王治疗甲状腺癌花费了3万元,剩余的47万买了一辆小汽车。
从这个例子可以很直观地看出给付和报销的不同,重疾险给付的保险金,自己可以自由支配,不一定是用作治疗费。
延伸问题:重疾险中,疾病的种类越多代表产品越好吗?
很多人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重疾险的疾病种类越多,表示这款产品越好。
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误区2中,前25种最高发的疾病,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统一定义的。只这25种疾病,就占了保险理赔率的95%以上。
目前在售的重疾险中,几乎都包含这25种疾病。
很多重疾险动辄就上百种疾病,其实大部分的疾病发生率都非常低,很多都只是拿来凑数的。
所以,选择重疾险,不要只看疾病数量,意义并不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