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定力是佛教常讲的法门,是要求世人情绪稳定沉着,遇急难事物不惊惶失措,泰然自若、应对自如。普通人也要修练这样的功夫,以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复杂事物。
人遇到急难的事物,都表现得很紧张。感到很突然、情绪激动、思维混乱,一时无以反映、手忙脚乱、没有适当的应对措施。
有些人却很淡定,不是他们不急不躁,是平时的修养造化使然。对将要发生的事物,有预想、有措施、有准备。所以不感到突然,束手无策。
这来源于平时对事物的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分析总结、经心准备、高度重视、极积预防,才能够做到临危不惧、处之泰然。
凡事都青蜓点水、浮皮潦草、不认真对待的人,遇有急难事物、难免会不知所措、一筹莫展、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已。
这难怪时势他人,只怨个人的经历不足、学识欠佳、悟性不够。如果能够平时注重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思考,有预料、有措施、有准备,何必界时手忙脚乱呢?
人的定力是平时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人善于观察、思索、总结,有预想、有准备、有随机应变能力的综合体。
人的修为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毅力和悟性。认知不足,难以圆满。毅力不够,很难达标。悟性不佳,离题万里。
社会生活实践,是提高人经历、学识、悟性的根本。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做事得失的基础。人的定力,是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修养锤炼,才能够具备巩固。
2020年12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