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侍诊手札----古法“续命”疗中风】

【侍诊手札----古法“续命”疗中风】

作者: 医者无锋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22:14 被阅读0次

    何某某,女,73岁。因“右侧上下肢活动不利伴22天”,门诊拟“脑梗死”入院治疗。

    患者先经怀宁县人民医院治疗,未见明显改善,后求诊于我院,寻求中医治疗。

    2018.12.22颅脑CT:脑梗塞、老年脑。复查头颅CT:颅内多发性梗死灶;脑缺血;右侧硬膜下积液等。

    结合既往史,诊断:1.脑梗死;2.高血压3级(极高危);3.冠心病;4.心房纤颤。

    症见:右侧上下肢活动不利,无法正常握物及行走。手足轻度拘挛、麻木。言语略模糊。神志尚清。二便正常。怕冷,四肢不温,神情淡漠。易困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浮略虚数,左右寸浮,右寸尤浮,右关、尺无力。

    (不幸中风,无法自主行动)

    初诊方:

    桂枝15    炙甘草15    石膏15    麻黄15

    杏仁7      川芎7          干姜15    黄芪40

    当归15  党参15

    观察:服药十余日,患者右部寸脉平,言语不利改善,手足拘挛明显改善,右手、右足肌力开始恢复。仍怕冷,易倦怠乏力,精神略淡漠。

    次诊方:

    干姜(中量)    鹿角片30    天麻30    肉桂15

    石菖蒲20          砂仁15        制附片(中量)

    炙甘草15

    观察:服药后,怕冷、易困倦乏力明显改善。精力较出入院时旺盛。开始主动与家人沟通。言语较前更加流利。开始可以搀扶着短暂行走。

    三诊方:

    石菖蒲30  远志15    益智仁15    姜半夏30

    黄芪(大量)    桃仁15    红花10    干姜20

    制附片(小量)    地龙15    红参10    川芎15

    柴胡(中量)

    观察:此次服药十余天,患者肌力明显恢复,后不需搀扶可以独自行走。右手可握物(力量稍差于中风前),活动较灵便。言语顺畅。交流较积极主动,精神状态较好。

    (古法治疗,康复步行出院)

    跟诊心得:

    《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居,发为偏枯”。

    吴师总结概括中风为:“营卫郁闭,络虚邪滞”八字。即以六经辨证统御中风。“上盛者,下必虚。土虚则木摇,阳虚则木拔!扶阳、通阳是根本大法!”在扶阳、通阳为根本的基础上,兼取各家治法之长,形成一套独特而高效的治疗思路。

    真气虚则营卫衰,营卫衰则寒凝瘀滞,风证自起。近代名医彭子益即强调“内外一气”,一改“内风说”、“非风说”之弊。吴师先以续命汤疏通营卫,温通散邪;待风邪去,营卫始和,则以附、草、姜、鹿角扶元固本,佐砂仁、肉桂引真火归元,兼石菖蒲、天麻化痰开窍,解决本虚致病这个根源;营卫通畅、风邪外散,且根本巩固,吴师最后一鼓作气,以大剂量补阳还五汤结合活血、化痰、开窍之品,益气活血化瘀。

    其思路清晰,犹如一高明棋手,敌情了然于胸,落子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稳健中不失精准。该中风患者,岂有不愈之理?

    (内外一气,六经统御中风)

    附说:

    续命汤,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全方共九味,开创了以“汗法”治疗真中风的先河。

    《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真人,自己身患中风,服“小续命汤”十日而愈。赞此方“诸风服之皆验”。

    汉唐之后,圣道渐隐,“非风说”、“类风说”杂说纷起。朱丹溪认为痰湿生风;张景岳认为中风“悉由内伤、本无外感”……大小续汤命开始退出中风的治疗一线。

    明清以后,西学东渐,中西医汇通之说大兴。而大小续命汤因其中麻黄、附子“可升高血压”,与西洋医学病理不符合,为大部分医家所渐渐放弃。以《内经》、《伤寒》、《易经》等为代表的古中医思维,也渐渐被人们所忽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侍诊手札----古法“续命”疗中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kz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