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觉得读书也并不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模仿途径。因为写书的人,多半是知识分子,在人群中毕竟是非常少的一个群体。大多数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骄傲自负,崇拜权力,鄙视市场等恶劣的心态,需要我们在读书时加以警惕。另外就是书籍毕竟是上一代人的信息沟通方式,我们现在会有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来传递信息。
在这里需要讲一下我对人类沟通方式的理解。人类的沟通,经历了一个从直接沟通,到间接沟通,再到直接沟通的过程。在史前时代,没有文字,人与人只能面对面说话,打手势,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沟通方式——直接沟通。直到绘画和文字发明之后,绘画和文字代替了面对面的直接对话。信息从此得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留声机、录音机、录像机、MP3、手机,这些设备的发明,使得人类的沟通方式从绘画和文字,转到了语音/视频这种直接沟通方式。
也就是说,人累的沟通经历了直接说话,到费劲学画画,学读书,学写字,到打开手机就能沟通的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人类已开始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有手机微信,可以视频聊天,还需要发明文字吗?我们再可以设想一下,现在你用笔写字的机会还有多少,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用笔写字的机会还有多少?我们真的需要学习用笔写字吗?
好。继续说读书。除非是为了装逼,我们需要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接受别人传递来的信息。书籍只是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之一。现在的互联网世界,有许多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例如短平快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等。我们之所以还需要读书,无非是因为以下的理由:
1、与死人对话。我们不可能把留声机发明之前的死人从坟墓里挖出来,让他和我们交谈。想要知道死人曾经想些什么,只能去读他们写的书,或者去读写他们的书。
有人也许会问: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和死人对话?因为他们那个时代和我们的时代不同。我们的时代,阿猫阿狗都能出书。所以书籍也变得汗牛充栋,稀松平常,可以论斤卖了。但是在百年前的时代,别说写书的人了,就是能够读书的人都很少,所以书籍往往承载着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知识。
2、时代在发展,这个没错。我小时候还当成宝贝的磁带录音机、BP机、DVD机,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被淘汰了。那么我们为甚么还需要把信息写出来,印在纸上,给人阅读?因为时代在变,科技在变,有些关于人性的东西,在人类的物理构造产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可能永远也不会变。
我们对于人性的一些思考,古人可能早就思考过了。我们对于社会制度、经济政治、家庭伦理、这些不会随着科技变化的东西的思考,可能还不如古人想得透彻。
3、一些系统性的学科,一些小说、故事,一些需要重复讲述的,或者需要由信息接收者主动控制信息传输速度的内容,非常适合用书籍来传播。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体会,除非特别熟的朋友,动不动就给朋友发微信语音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30秒的微信语音,可能几十个字就写完了。看几十个字,最多需要十几秒钟的时间。听语音是一种时间的浪费。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随时都方便听微信语音的。
所以文字这种间接沟通方式,相对于语音/视频这种直接沟通方式来说,有时候并不低效,对于特定的人群甚至有些高效。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书籍也并不会因为音频视频的存在而消亡,而是在社会中找到它应有的位置。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学习,也并不需要拘泥于文字,而是可以用面对面,用微信,用视频,多种方式。
当然,任何的学习都不能代替思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几十年,往往已经知道够多的事实。大多数人缺乏的,是如何用一种思维方式得出一个确定的,完整的世界观,将这些事实串在一起,可以解释世界,进而理解世界,进而让世界为我所用,顺便改变世界。
总之,读书并不是理解世界的最好的方法,仅仅是特定的一种知识传输方式。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吸收足够多的知识和事实,建立自己独特的,解释力超强的理论体系,并且找到可以信任的思想供应商和可以交心的同道中人,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构,更新大脑中的操作系统,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