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

作者: 南之嘉木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11:02 被阅读36次

1.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2.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3.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4.一个人口几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5.我还只是在说湖。还有海,还有森林,还有高山和峡谷...哪里会有多少,蕴藏呢?简直连想都不敢想。然而,正是这样的世界,这样的国度,这样的多元,这样的无限,才值得来活一活。
6.文化的本性是沟通和被理解,因此又企盼着高层次的文化知音能有一种聚会,哪怕是跨越时空也在所不惜。
7.文章憎命达。
8.现代艺术家在哪里?请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再往前迈一步吧,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
9.中国古典园林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都要以静作为自己的韵律。有了静,全部构建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而失去了静,它内在的整体风致也就不可寻找。
11.也许,我们这个民族,太多的是葱西湖出发的游客,太少的是鲁迅笔下的那种过客。过客衣衫破碎,脚下淌血,如此急急地赶路,也在寻找一个生命的湖泊吧?
10.家族传代本身却是一种不断分裂,异化,自立得生命过程。让后代的后代接受一个需要终生投入的强硬指令,是十分违背生命的自在状态的。
11.时间的力量只能靠着体力慢慢去爬,去体会,不能拿着一张照片轻松地去看。一轻松,全都变味。
12.初冬的太湖,是一首读不完的诗。寒水,远山,暮云,全都溶成瓦蓝色。白花花的芦荻,层层散去,与无数出没其间的鸟翅一起摇曳。一阵阵凉风卷来,把埋藏心底的所有太湖诗,一起卷出。那年月,人人都忘了山水;一站到湖边,人人都在为遗忘忏悔。满脸惶恐,满眼水色,满身洁净。
13.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14.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15.你会感觉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16.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
17.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8.现在够了,一半军人,一半女人,最边上居高临下,端坐着一位最有年岁的文人。这么一座坟地,还不是寓言?

感谢这次的主题,让我又重温了一次中华五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文字之美。

现在的社会太过功利化了,渐渐的让人丧失了对美的体悟,变得麻木。散文,形散神不散。散文最能体现汉语的精妙深远。想我初高中时,是多么热爱这种优美的行文啊,恨不得活在诗里。

余秋雨带领读者探寻了中国大多数名山大川,城市园林背后的文化底蕴。愈读到后面愈觉得深刻,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不惜踏遍青山,又求得格物致知的中国书生形象。

后半本借某人某物尽是人生感悟,印象最深的不是樯橹声声的夜航船,不是一生坎坷的酒公,不是承载历史的废墟笔墨,也不是肩负情义与思念的信客,反而是慰藉苍生的一枝腊梅和作者未能完成的龙华。这两篇带着一生一死的对比:寒冬腊月,冷艳的一枝梅花点亮了身患绝症的病人的生活。历尽沧桑的龙华塔和龙华寺,一代代高僧为它修缮,却终不得载入史册,如今它默默地守护着一位位大家的离去。

想去看"纳骨一万余体"

相关文章

  • 一月书单

    文化苦旅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看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深感其文化底蕴深厚,见...

  • 文化苦旅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所以苦难,却绝不赞美任何苦难。 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示人性,创...

  • 《文化苦旅》

    穿越百年血泪 寻找千年辉煌 新的阅读历程,我选择从这本文化苦旅开始,这书读来确实很苦,散文的形式,读来竟有历史的重...

  • 《文化苦旅》

    这是一本在我家静静躺了几年却始终被冷落的书。当我从书架中拿出积灰三尺的它时,我从它的封面读出一种“严肃”的...

  • 文化苦旅

    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

  • 《文化苦旅》

    余秋雨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帶給我心靈的洗禮,給我極大的震撼。“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猶健”,苦旅不是痛苦的旅程而是創作的...

  • 《文化苦旅》

    牌坊:这是一篇作者对儿时关于牌坊的故事。牌坊是古时候对于女子遵守女德的一种坚守,其实不论是未婚夫未婚先死女子也随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oy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