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231天
(三)
找出当事人的成功经验。
引导当事人找出自己曾经成功处理问题的经验,察觉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增进解决问题的信心。
1.当事人:我曾被全班同学排挤,当时每个人都不理我。
助人者:这是很困难的状况,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
当事人:当时他们都希望我休学,我不想让他们得逞,因此依然每天到学校去。
助人者:你才是个国中生而已,怎么会有这么不简单的想法?
当事人:我妈妈说不要让别人看不起。我不想让别人看不起,所以就忍耐。
助人者:真是太不简单了,那么你到学校都做些什么?
当事人:我不理会他们,就算被说话也不回嘴,只是看自己的书,下课就到校园走走。
助人者:除了不回嘴,看自己的书,自己的校园走走,你还做些什么?
当事人:有时我会去找辅导老师聊聊。
助人者:这样过了多久?
当事人:大约两个月。
助人者:这两个月之后呢?
当事人:就开始有一两位同学来和我说话,我就比较没有那么孤单了。
助人者:当时这么困难的状况你都可以想办法度过,真是很了不起,你现在也遇到了一点困扰,你觉得过去用过的哪些方法有没有哪些对现在的困扰也可以帮上忙?
2.当事人:昨天我又和我爸吵架了。
助人者: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事人:他说我每天都在和同学讲电话浪费时间,有浪费钱,我哪有啊。他只看到一次我和同学聊天就认定我每天都电话讲不听,他最会冤枉人了。
助人者:当时你做了什么吗?
当事人:我就听他一直念,什么话也没有讲,等他讲完我就回房间去了。
助人者:这和你平常的反应一样吗?
当事人:平常我会跟他争,跟他辩。
助人者:争什么?辩什么?
当事人:说我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叫他不要冤枉我,有时候我会说他上梁不正下梁歪,反正就是跟他吵了。
助人者:当你昨天和爸爸发生争执时,你做了哪些和平常不一样的事情?
当事人:我本来很想要吼他,不过后来我忍耐听他讲完,没有说什么就回房间去听音乐了。
助人者:我知道你非常生气,你是怎么能够忍下来,没有让自己对爸爸大吼?
(四)询问当事人应用问题的方式。
因应问句询问当事人因应问题的方式,着眼于当事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行为,使用因应问句引导当事人将注意力焦点放在他的正向行为、成功经验上,可以强化当事人的自我信心,强调当事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事情已经有的正向改变。使用因应问题的原则。1.引导当事人注意其正向行为和成功经验。2.问要尽可能具体符合当事人的真实经验。
例一:
当事人:我是一个很糟糕的妈妈,三个孩子都出问题,我觉得好丢脸呀!
助人者:看起来你对自己当妈妈这个角色的表现不太满意,可是你有三个青春期阶段的男孩,这是很难带的。
当事人:他们是很难带。
助人者:听说你除了要上班做家事,你还每天为他们做便当,是吗?
当事人:对。我觉得外面的食物不卫生,自己做的便当比较干净也比较营养。
助人者:听说你还要带他们上才艺班,你是如何做到的?
当事人:是啊,我不希望他们输给别家的孩子。
助人者:你有工作,三个男孩,你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每天要准备便当,你还要带他们去上才艺班,注意他们的功课。做这些事情很不容易,这么多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事人:我每天都很忙,一定要把握每分每秒才能做完事情。我都是先做好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
助人者:还有呢?
当事人:我……(说明做了哪些事情)。
助人者:过去15年,你用了很多方法,让自己兼顾工作和家庭,这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你过去使用的方法中,有没有哪些可以用来解决目前的困难?
例二:
当事人:我真的很痛苦,办公室的同事都排斥我,不和我合作,我好想辞职。
助人者:你和办公室同事相处不太好的情况是最近发生的事吗?
当事人:不是。已经快三个月了。
助人者:这三个月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你如何让自己还能按时上班,没有行动的辞职?
当事人:我也很想辞职啊,可是我需要帮忙妈妈交房租,所以就忍耐着。
助人者:所以你优先考虑家里的经济状况,是吗?这三个月你是怎样忍耐的?
当事人:我……(说明做了哪些事情)
助人者:我听到你说,你做了……是吗?还有呢?
当事人:还有……
助人者:你使用过的这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哪些方法对于改善你和同事的关系是有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