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小文觅道:“入世”的老子

小文觅道:“入世”的老子

作者: 时光酿的蜜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22:24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读书会上,跟一些朋友分享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在讲“不争”、“无为”时有朋友提问:老子老提倡“不争”、“无为”,是不是太消极?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不得不争、不得不为的情况,老子思想怎么解决现实问题呢?

        她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多朋友对道家智慧有同样的误解。所以很愿意尽我所能地作出阐述与解释。

        理解老子的思想需要把表象与本质分开,表象可延展为过程、方式;这样本质就是结果与目的。老子思想的深刻性在于表象与本质的不一致,甚至是恰恰相反的,《道德经》里就有很多辩证法相关的论述。

        如,“无为而无不为”中,“无为”意指“不妄为”、是表象与方式,其结果是“无不为”,即“无所不为”,“道者,反之动”,方式与结果相反相成。蒋锡昌云:“无为者,言其体;无不为者,言其用”,正是此意。

        同样的逻辑,老子提倡的“不争”是方式,“争(且胜)”才是本质结果;老子提倡的“退”是表象,“进”才是本质结果;老子提倡的“守”是表象,“攻”才是本质结果;老子提倡的“柔”是表象,“(持续地)刚”才是本质结果。

        本质结果和儒家相似,但其方式与表象与儒家恰恰相反,这正是老子哲学的高深之处。就如一个人去爬山,忽然前面遇到了磐石阻隔,儒家会鼓励你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往前冲。即使“知其不可”也要“为之”,哪怕爬到山头时已摔碰得体无完肤、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也是“成功”的悲剧英雄。老子同样提倡要爬到山头,但看到前方有磐石阻隔,则会冷静地评估一下风险,不强蛮地“涉大川”,迂回一下、规避一下,另外找一条更自然、更简易的路爬到山顶,如“庖丁解牛”般地轻而易举、自然而然达成目的。结果是一样的,儒家提倡勇猛的直线前进,而道家提倡的是“曲线救国”。

        《道德经》第22章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用美妙的排比揭示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人生智慧。同样,《道德经》第36章也有表象与本质相反相成的描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其实,老子和孔子一样,都是“积极”入世的,只是孔子是以入世的方式入世,而老子则以出世的心态(方式)入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文觅道:“入世”的老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qc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