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公元前509年,吴联军攻至到楚国的都城之下,己卯日,楚昭王的带着他的妹妹(季芈畀我),逃出郢都,对过睢水,大臣鍼尹固与楚王同舟,楚王受命固燃燧系于象尾,驱象冲入吴军阵中。
庚辰日,吴军攻入郢都,按照爵位高低分配其在城中的住处。吴王子子山住的是令伊子常的官邸。他的叔叔夫概王心里不忿,欲与之争执,子山害怕就自己离开了令伊府,夫概王入住了令伊府。
楚左司马沈尹戌与吴军战至息地后就向楚撤军,其在雍筮战败吴军,战斗中受伤。当初,司马戌做过吴王阖闾的臣下,所以,以做吴军的俘虏是奇耻大辱。对他的部下说:”我誓死也不做吴国的俘虏,谁能保全我的脑袋不被吴军拿到?”吴国人句卑曰:”我位贱职低,你看我怎么样?”
司马戌曰:”我没有早点提拔你,是我的失误,你当然可以!”随后的三场战役,司马戌均有负伤,曰:我恐怕是不行矣。”句卑脱下衣裳,割下司马戌的头颅裹将起来,将其身体掩埋,带着其头颅,履行其对司马”免首”的承诺。(壮士啊!)
楚昭王渡过睢水,又渡过长江,进入云梦泽中。一天半夜,楚王在睡梦中被被强盗攻击,强盗以戈刺击楚王。楚大夫(王孙由于)去保护楚王,他肩部被刺伤。慌乱中楚昭王奔往郧地,楚大夫钟建被这王妹季芈紧随其后,由于伤情稍有缓解后也跟随而行。
郧公辛的弟弟记恨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说:楚平王杀了我的父亲,我若杀了他的儿子(楚昭王),不是也可以吗?”郧公辛说:君王讨伐臣下,谁敢仇恨他?君令,天命也!若死于天命,又要仇恨谁呢?《诗经》曰:”弱的不凌,强的不欺,不欺负鳏寡,不畏惧强强。”这些只有仁者能做到。
畏强凌弱,不是勇敢。乘人之危,不是仁义。弑君之罪,灭宗废祀,是不孝。采取行无有理由的军事行动,是不明智的表现。如果你一意孤行,我将先杀了你!”
心得:1.此时的国人还尊有君权神授的思想。忠孝不能双全,还有文中的一层意思。
2.吴军攻破郢都之时,也是屈原愤投汨罗江的日子。
3.不理解楚王出逃,不带儿子,妃子,而带着妹妹,是为了什么?
4.句卑真是个壮士,信守承诺,割头免辱;司马戌的面子,自尊大如天,中国人的面子由来久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