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为一种“完成期”,也有人称之为“所有的出发点”
3岁儿也立足于人类文化性的出发点,他们透过文化认知,将所有最原始的本性隐藏起来;因此,3岁儿的成长可视为一个阶段分水岭。
有灵敏而丰富的感情,对他人的感情动向及表情也很敏感,当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和别人保持和谐及友爱的关系。
如果3岁儿若动辄发脾气的话,双亲就得好好检讨。3岁儿在“爱”、“幽默”、“美”方面的情感变得十分丰富,由于情感会随着成长而丰富,使经验的累积变得稳定、多情,所以父母必须慎重处理。
始终让幼儿认为一切的爱集于自己一身,那对他而言才是真正的难过。若是这样,幼儿将来上幼儿园会认为园里的老师、朋友都只属于自己所有,反而会受到取笑或责难。所以即使有些困难,也该让3岁的幼儿知道“爱是必须与他人分享的”。
3岁前的心理养育重点:肯定、鼓励、关爱、互动、抚摸、唠叨
3岁儿童可以按大人提出的要求去行动了,但又不是大人说什么他就去做什么,而常常是他们自己总想寻找机会来表现自己的独立表现能力。所以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儿童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一般的,成人监护下不允许3岁儿童的这些独立行动,采取预先限制或当时强行制止儿童的愿望和去表现的机会,这样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燥不安或有意反抗。比如爱说“不”或不让动偏用手去摸,成人叱之为“不听话”,实在是冤枉儿童。儿童的这种“反抗”一直会延续到4岁,他们总想将已经获得的经验和认识在另一个环境里试一试,想要自主地行动。对待3岁儿童出现的反抗行为重要的是理解和有条件地满足,理解儿童要独立行动的要求,尽量多地创造一些条件满足儿童做多种活动的要求,使儿童有事可做。3岁儿童已不满足于家里的狭小空间了,要使室内外活动兼有、动的和静的活动兼有、动手动脑的活动兼有,使儿童生活不单调。儿童的活动要求得到了适当的满足,自然地,“反抗”行为就会较少发生。 一旦发生了反抗行为,成人不要对儿童急躁,更不要和儿童对抗,要耐心询问,设法创造条件去满足。如3岁的明明画画,爸爸看他画的不像就拿笔在他的画上画出了一只大公鸡,这下孩子哭了。他本来没画好心里就不高兴,这时成人代他画出来了,他的能力更无法表现了,于是不良情绪发作了。这时妈妈过来看了看说画还没画完呢,现在让明明自己来想把这画画完,明明你想得出来还该画些什么?明明点点头,情绪就平稳了。这就是正确对待三岁儿童的教育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