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的心理特点
(1)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①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破涕为笑”现象)
②爱模仿。
③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①爱玩、会玩。
②思维具体形象。
(3)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①好学、好问。
②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③个性初具雏形。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2)环境
(3)教育(学校教育)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为:
婴儿期(0~2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
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
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老年期(50岁之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
4. 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
格塞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
5.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根据自己发明的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所做的经典实验提出强化理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是通过终止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惩罚是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的下降。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提倡强化的积极作用。
斯金纳还重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行为矫正和程序教学即是对该理论的应用。
6.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7. 幼儿观察力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持续的时间(3)观察的系统性(4)观察的概括性
8.幼儿注意的特点
(1)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有意注意的水平有限,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2)中班幼儿
中班儿童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中班儿童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3)大班幼儿
大班儿童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更长的时间。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之服从任务。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9.幼儿想象的特点
1.幼儿的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幼儿想象的无意性表现在幼儿的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常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儿童想象的再造成分很大,创造性成分很小。
3.幼儿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与现实混淆。
10.幼儿分类的发展
(1)不能分类(2)依感知特点分类(3)依生活情景分类
(4)依功用分类(5)依概念分类。
11.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
(1)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
(2)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
(3)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
12. 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
(1)抽象概括性差。
(2)逻辑性差。
(3)自觉性差。
13.幼儿情绪的特点
(1)易冲动性
(2)不稳定性
(3)外露性
14. 幼儿情绪的发展
(1)情绪的社会化。
(2)情绪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5.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
16.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独立性的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4)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5)从只有评价没有依据发展到有依据的评价。
17.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18.幼儿的性格特点影响因素
(1)幼儿性格的特点
①活泼好动。
②好奇好问。
③易冲动,自制力差。
④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19.影响幼儿性格形成的因素
①遗传
②家庭
③幼儿园教育
④社会环境。
⑤社会实践活动。
20. 幼儿的气质类型
(1)胆汁质
行为表现:反应快,冲动时不可遏制,但情绪也容易平息;为人热情,但过于直率,易与人发生冲突,但有事后忘得快的特点。
(2)多血质
行为表现:反应快,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但兴趣和注意力容易转移;脾气温和,外向,情绪外露,好交际,对新环境适应快。
(3)黏液质
行为表现:情绪兴奋慢而弱,心境平稳,不易冲动,反应较慢,思维、语言及行为迟缓;沉着冷静,内向,自制能力和坚持性较强;有耐心,不易适应新环境;注意力不易转移。
(4)抑郁质
行为表现:感受性高,观察细腻,善于察觉常人不易注意的细微末节,反应慢;情绪的敏感性极高;多愁善感、敏感多疑,严重内向,极不善于交际;性格孤僻,为人处世谨慎,对挫折及困难易产生畏惧心理。
21.婴儿依恋发展的阶段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对所有人不加区别、无差别的反应;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个月):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从6~7个月起,儿童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开始怯生。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3岁):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认识到她有自己的愿望,交往时双方都应考虑对方的需要,并能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
22.教养方式及其对幼儿的影响
(一)民主型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
(二)专制型
这类家庭的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无主动性,情绪不安,退缩;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三)放任型
这种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自命不凡,害怕困难,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
23.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①早期亲子交往经验。
②儿童自身的特征。
③活动材料和活动的性质.
24.同伴关系中的问题儿童及帮助措施
①两种交往困难儿童:被忽视型幼儿、被拒绝型幼儿。
②如何帮助交往困难儿童
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
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25.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
(2)家庭日常的生活环境。
(3)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26.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①攻击性行为频繁。
②更多的依靠身体攻击而不是言语攻击。
③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④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27.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①父母的惩罚。
②榜样。
③强化。
④挫折。
28. 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保教结合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6)生活化和一日生活整体性原则。
29.幼小衔接的内容
①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②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③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30.组织领导幼儿园一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把幼儿园一日活动列入教育计划,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主动的发展
(2)要制订一日生活常规
(3)要把组织的集体教育活动和分散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4)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5)要面向全体幼儿
(6)保教结合、教养并重
3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
(2)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生活,养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3)促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卫生习惯。
(4)日常生活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
3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3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1)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①为儿童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③激发智力潜能
④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34.物质环境创设的意义
①儿童生活的保障
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③激发智力潜能
④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⑤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35.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
①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②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③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36.常见活动区创设的基本策略
(1)干湿与动静分区
(2)相对封闭性
(3)就近设置
(4)方便通畅
37.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丰富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5)操作性原则
38.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1)热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了解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3)尊重幼儿,让幼儿主动发展
(4)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充分利用幼儿集体的教育力量
(5)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以身示范
39. 教师言行对心理环境创设的作用
(1)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安全感的影响
(2)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我价值形成的影响
(3)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独立人格形成的影响
40.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的重要性
①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教育上的优势互补;
②家园合作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③家园合作可以密切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
41.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的内容
①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
②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42. 幼儿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活动,具有愉悦性
(2)游戏是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具有主动性
(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活动,具有虚构性
(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活动,具有有序性
43.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1)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
(2)游戏是幼儿幼稚心理的表现
(3)游戏是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
44.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①游戏机会
②游戏时间
③游戏场地
④游戏材料
45. 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①同伴
②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等
③健康状况
④认知风格
(4)家庭的影响
46.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2)以间接指导为主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4)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47.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①平行式介入法。
②交叉式介入法。
③垂直介入法。
48.表演游戏的指导
①教师示范表演
②运用讲解、谈话等方式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③通过编制练习性游戏使幼儿掌握表演技能
④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⑤以观众身份在表演外指导
49.规则游戏的指导
①选择和编制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规则游戏
②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及对规则的掌握
50.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1)语言指导
①发问 ②提示 ③鼓励与赞扬
(2)行为指导
①身体语言 ②提供材料 ③场地布置
微信公号:学习群,推出9.9元《教资通关课》,32小时精讲+18小时冲刺+100套PDF考点+15篇范文+刷题系统+押题卷!全网最划算课程套餐,让你一次考过教资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