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 读后感

作者: 飞流儿 | 来源:发表于2016-04-09 20:3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汪涵的《有味》,这本书在2010年就已经出版了,那年我正好参加高考,高中刚好毕业,对于汪涵其实也只知道是个著名的主持人而已,对于其个人的具体经历和信息并不是很了解,后来上了大学,时间没有高中那么紧张了,于是《天天向上》成了我每次想看综艺节目时第一个想到的节目,一方面是因为里面的嘉宾经常会是一些非常年轻有为的,可以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比如很多时候会有一些名校的优秀学生来当嘉宾,另一方面是觉得这虽然是个综艺娱乐节目,风趣但并不是低级趣味,汪涵凭借着其渊博的知识,通常会灌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同样,《有味》这本书也充分展现了汪涵对于传统文化手艺的热爱,描写了汪涵走访湖南以及北京等地的老手艺人并向他们学习制作这些手艺的过程,书中记录了靖港香干、糍粑、好箭等十种物品的制作过程,对于每一种手艺都进行了朴素的描写,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主持人写的书,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和主持相关的东西。对于里面的好几个章节我都特别的喜欢,最喜欢的当属准点的星辰这一部分了,这部分讲的是秤,相信现在很多人都没见过这玩意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秤慢慢取代了传统的秤。里面有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在描写秤的时候,说此物是一头挑起人间生计,一头挑起天地良心。是啊,秤在交易市场中就是公平的象征,对于卖家和买家来说,交易的基础就是这个,秤不仅仅意味着公平,也代表着良心。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吕爹的手艺人,一辈子都在做秤,秤其实并不好做,是个细活,吕爹说他十三岁开始做称秤,学了整整三年才把所有的流程学会,到如今已经做了六十几年了,他说做手艺人发不了财,却也活得清。关于秤吕爹也有自己经典的评论:错的毫那就错的厘,错的厘就错的分了,错的分就错的钱了,错的钱就错的斤,所以天天都怕失之毫厘。秤是良心,是一种心的传承,多了一毫也是多了,差了一厘也是远了。吕爹的态度,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负责,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精雕细琢的态度,我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吧。当今社会浮躁的人多了,而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事的少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对自己高度负责认真的态度。

    另外书中还描写了古琴、扇骨等物件,每一个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奥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物件大部分都会被淘汰,也会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小众人才有去关注的东西,这本书无疑是给生活在大城市里年轻人了解这些传统物件增加了途径。而且要是了解汪涵的同学可能会对汪涵的语言天赋也会感到震惊,在他的嘴里似乎所有的方言都能地道的说出来,最近他又将自己对于方言的整理调研结果上交国家,这一点是值得让人钦佩,我之所以对这方面关注,可能和我自己家乡方言的特殊有关,我们那里的方言真是很博大,和古汉语很近,通常大家的说,我们方言就叫曰,可谓是方言中的活化石。当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绪通常会跳跃到家乡的那些小工艺,也会浮想联翩,回忆起小时候的乐趣。要是将来自己有机会的话可能也会向汪老师学习。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的压力,导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享受这些东西的“趣味”,试想要是汪涵不是一个当红的主持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以及物质基础来支撑,我想他也不会去追求这些味道。这些味道是需要到达一定的思想境界后才能去体味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精神饥渴的人随处可见,生活在沮丧、消极、忧郁中的人,都迫切的需要精神的滋养。只有精神上充实了,生活才会充实,才会去珍惜每一天而不至于浑浑噩噩的度日,才能真正的体味到生活的味道。当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生活有味道了,那么他肯定会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驱动力,会一直向前冲。我想这也许就是读书的意义吧,作为一个小县城出来的孩子,来到帝都读到现在的研究生阶段,有时候独处时常常会去想读书的意义,但始终没有答案,其实这也没有真正正确的答案,有的只是对未来的憧憬。认真做人做事,不虚度光阴,累了就歇息,享受当下,慢慢的也就《有味》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味 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rb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