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沾花惹草是最好的养生,可养眼、养脑、养心。”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是这个养生方法的一个典范……
此话不假,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对花草多有偏爱,文人墨客,常以花果喻人,以草木立志。我们去大自然寻找各种季节的花草树木 :能与花草相伴,将平凡的日常过得草木生香也是芸芸众生的理想生活。春天的牡丹大气高贵所以成为花中之王。
中国人发源地是在一个封闭地带,在狭小空间里养育众人,食物匮乏从来是历史的主题,物资盈余也不过是最近几年才达成的目标。所以我们的文化起源考虑更多的人伦道德关系:稀缺资源条件下人们如何获得更多食物以及如何分配食物。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都有种菜的天赋。”
在中国人心中,只要有机会,还是要把土地和自然利用起来,来提高自己的安全感。或找一片空地,或寻一个空盆,插上菜秧种子,浇水,施肥,看它破土,看它长大,看它从新绿到青翠遍布,看它从嫩芽到蔬果成熟。仿佛只有守着粮食,收获蔬菜,心里才会很踏实。
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心情已不再像之前一样低落。他借了半亩地来种菜,即可怡养性情,又可解决温饱。
一日夜间,天降大雨,苏东坡坐在屋中,却十分挂念屋外的蔬菜。天刚蒙蒙亮,他便急忙跑去菜园,果然发现,所有的菜都变得碧绿鲜嫩。心想,这些鲜嫩的白菜犹如羔豚,不多久,就可以享受这些美味的菜羹。
于是,他写下了《雨后行菜圃》一首诗,以此抒发当时自己内心的激动。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一颗再普通不过的大白菜,却让他联想到美味的嫩猪肉和熊掌。
其实,许多人内心深处往往有对土地的向往,对渔樵耕读的憧憬,这仿佛是中国人意识深处的一种共同情感。
今年的JT 管理期间人们对自给自足的蔬菜种植视频火热程度是以前的数倍。因为种植绿色转移我们的关注,改善心情。
若人生能在自然中安身立命,便可无怨无求。正如海子所说:“关心粮食和蔬菜。”低头种菜,抬头看天,与家人一起,一日三餐,任岁月罔替,春生冬藏。
听过这么一句话:“登顶山巅,寻遍深海,最终发现,幸福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
生活就是如此,我们有很多期许,许多无奈,有时候一片狼藉。可当很多年过后,便会发现,生活中有着无数的小确幸,世俗中的苦与乐,酸与甜,都会变成生命中最精彩的安排。
“禅”是什么呢?禅是有这杯茶就喝,好好体会这杯茶的味道,甚至体会这个杯子的温度,这时候正念就在当下。
品味美食,桌子上一荤一素,享受着亲手所种的瓜果梨蔬带来的滋味,这是幸福;
于闲庭中谈笑风生;于喧嚣处观花落花开,这也是幸福。
我们也无法预知前路的阴晴冷暖,学会在花草,幸福并不需要到处寻找,在自己的世界里,“沾花惹草”就让我们充斥着生活最恳切的味道:牛奶瓶里插朵花,种盆葱,塑料水瓶种植一棵生菜根,让绿意葱茏感受我们满满的人间烟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