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会准备议题:知识与脉络

读书会准备议题:知识与脉络

作者: 丁若木 | 来源:发表于2022-07-09 08:32 被阅读0次

今天的读书会是《尊重与希望》的第一章、第二章为主要内容。先由主讲人分享15分钟;然后讨论5-10分钟;每章最后对话分角色朗读10分钟;问题讨论及总结10分钟。

这本书读了两遍,其实除了内化知识的部分,并没有咬文嚼字去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做碰撞,还是挺珍惜的。

今天准备的议题是:知识与脉络。

对于每个人处理自己的生命议题上,没有谁比谁更正确,更权威。

知识之于人,都和这个人的具体生活脉络联系在一起。

知识是源于人们相互主观性以及互动关系的特殊性,通过对对话的诠释、分享及关联而形成的。

人类生活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故事化生活”。

“事实”,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与人互动的结果。

每个个体所谓的事实,也是当事人愿意看什么到的,之于他可以“合理化”解释,并认同的事实。

经验过程的建构创造出来了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也许用的是普世的知识。

社会建构论强调多元差异的框架,以及每个人的独特性,看中拥有知识的每个人自身的整体与彼此间的合作。

当事人能够理解自己,知道什么对自己是最好的,以及能够产生对其生活经验的意义。

所以咨询并不着眼于单一事实与信息,不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所谓“来谈问题”是存在于当事人的个人化的语言经验与脉络之中。

SFBT的咨询师并非找寻或进行绝对化的解释与诊断,而是在不特别注意当事人历史背景与病理诊断之下,特别注重倾听当事如何主观的理解自己所关注的议题和身处情境的知觉,包括他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如何描述自己的故事。

在应对问题的过程中,人们不是借由搜寻新信息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重新整理已知的一切来突破困境。

当事人在治疗脉络中与咨询师所共同创造的关于改变的行动信息也需要符合当事人的生活脉络,如此当事人在离开咨询室回到自己生活中能立即落实,行动及改变也将会变成足以内化、持久、类化的行为。

所以,第一章范式转移的代表,强调:

SFBT具有一定程度的实务价值,可以产生正向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个人行为改变上的成就。

SFBT以短期为导向,以解决之道与优势为晤谈焦点,不重视过去及历史,看重现在及未来的时间点,能在较少的次数下达成较高的咨询效益。

《尊重与希望》读书笔记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881天,坚持锻炼872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会准备议题:知识与脉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ub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