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直播者说过如下意思的话:“一个人如果不常常想到自己有什么,反而常常想到自己缺什么,不快乐就随之而来”。 关键在于其中“常常”两个字。
一个人如果基本的生存物质不缺并且比较丰盈,但内心还是不快乐的话,不管他表面上显得多么快乐,也不会给他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因为他在平时待人接物的行为不会骗人,其中焦虑、纠结、厌倦与怨恨的东西会多于平静、和谐、欣赏与珍惜的东西。
而且不快乐的人往往有很多共性,比较明显的有:
一是他们总是宽于律己,苛于责人。在挑剔他人衣冠不整的同时,看不见自己满头的虱子和衣衫褴褛。
二是他们凡事总是往消极的方面去想。比如同样是爬山时喝剩下了半壶水,积极大方的人会想,毕竟还有半壶水呢。但消极贪婪的人就不这样想,他会抱怨,怎么只剩下半壶水了呢?于是积极的人继续攀登,消极的人在半山腰止步。
三是对于自己的失败与不堪,每次都要从外部世界中去寻找原因。人和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来往,相互之间总是既有正面的影响,又有负面的影响,凡事都是有利有弊。这个世界上也不是没有阴谋和算计,但也有阳谋、合作、帮助与共赢,具体事件需要具体分析。一个人总不能弄到认为样样成绩都是自己的功劳,反过来件件失误,包括自己拉不出屎,原因都是邻人、同事和外部势力的阴谋所导致。
因此,这里并不是希望每个人完全无视自己的所缺,不满才是一个人得以前进的动力。能够检视到自己的所缺,尤其是短板是一件好事。关键是,不能把认知中自己尚有“缺损”的清单,打造成遮蔽所有的暗箱。
一个人所缺的东西固然需要去争取和弥补,但是与此同时,人也要铭记自己的所有,并欣赏与珍惜它们。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心灵鸡汤中所说的一个人的心态。
最后,一个人多想想自己有什么,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心平气和,才能给自己增添力量和信心,用行动去弥补掉自己所缺,并且获得跟他人合作共赢的良好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