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北京野生动物园的照片,有只熊趴在一辆越野车车窗上,车里的人看不清,但隐约觉得他们正在对视。
想起在澳洲看企鹅。那是澳洲距离南极最近的地方,地名忘记了。看的是那种很小的企鹅,跟小鸭子差不多大,毛茸茸的,深灰色。那天傍晚,千余人坐在沙滩边,静静的等着……直等到晚霞升起,一个大浪打上来,才望到那大浪里一堆堆晃晃荡荡的小东西。人群开始小心翼翼的涌过去,没什么声响的跟着这些小东西,目送它们沿着种群固有的路线回到不远处小小的洞穴……而这些小东西倒个个不慌不忙,对周围的人群置若罔闻。
动物园里的动物和野生动物,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当然不懂什么“围城”之类的比喻……这样看来,跟广阔的视野相比,跟抽离相比……只关注当下是种不容置疑的完满。
听过一句话,说“砍柴的时候想砍柴,挑水的时候想挑水”,是种聪明的的选择。这话乍听觉得蛮好,但细想便觉累赘。说这话的人,想必是不大做得到的,方才觉得这样的行为是“选择”吧。如此一想,周游列国的孔子,定是比白丁疲惫得多……选择,永远伴随着平衡……而平衡,是极不易得的东西。
记得故事里讲,世界各地的圣贤多只口述,并不著书。想来是他们参悟到人和人截然不同……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经验,所幻化出的智慧更是千差万别……没人应当被谁教化,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意识。比如井底的青蛙,若是终生只看到那一方天空,并且觉得满足,其实是很幸福的……而试图带它出去的鸟则是徒劳的,或许还会被它认为是要吃掉它……当然若是青蛙求助,这鸟可助它一臂之力。
于是会说应当因材施教。尽可能穷尽的去了解和谅解一个生命的基因和成长环境,适当的引导和保护,才是真的教育,才是真的尊重这个生命……没有尊重,就谈不到理解和爱了……设身处地的爱,才能被称作爱。
活着活着,有些人会变得越来越安静,当然还有些会变得越来越喧嚣。时间,把每个人眼里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同,有些“世界”之间仍有重合,有些“世界”之间全无交集……有些终生浮于表象,有些竟可终生战斗,有些深入人世,有些超然世外,有些流转其间,有些轻描淡写。
无论这“世界”如何……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幸福与安心,赢得胜利与喝彩,健康,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