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年七月【月度检视】@桐爸

2017年七月【月度检视】@桐爸

作者: 萧萧班马鸣啾啾 | 来源:发表于2017-06-05 05:56 被阅读0次

    #基本情况:姓名:桐妹

    年龄:9岁

    小组:第2组

    #第三阶段30天目标及完成情况 #

    桐妹第三个30天目标:每天安静阅读10分钟 16

    桐爸第三个30天目标:每天安静阅读20分钟 15

    #90天习惯养成记 #

    一、

    桐妹第一个30天目标:练习书法,每日一篇;完成情况:30天中有20天完成;

    桐爸第一个30天目标:练习书法,每日一篇;家长目标:30天中有25天完成;

    现在的字,比起之前有了很大进步

    二、

    桐妹第二个30天目标 :每天学习后把自己的书桌收拾整齐  完成情况:15天

    桐爸第二个30天目标 :每天吃饭时给桐妹讲至少一个笑话或者成语典故 完成情况:13天

    #早睡早起#

    作息时间 :基本每天能保证9个小时左右的睡眠;7月放假期,桐妹在爷爷奶奶家,作息有些整体滞后了,计划在八月份回来后继续执行早睡早起;

    每日打卡总结整理(部分)

    #30天打卡的情况总结#

    又是一个三十天,每日打卡记录孩子的生活,对我这个父亲来说,已经成为每日的必修方式。九十天的践行即将告一段落,没有一天落下,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因此每日的记录,打卡,对我来说一种审视自己,审视与孩子的关系的一个美好的过程,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来静心回忆,反思,也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90天践行心得体会#

    第一、吾日三省吾身,在每日固定的时间段花上十来分钟检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回顾和孩子的那些闪光点,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欣慰,并且经常的反思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的点滴,可以让我更有高度去体会高质量的陪伴。

    桐妹的创意

    第二、横向回顾,让我有更多的数据可以观察和了解孩子,例如上个月孩子的睡眠时间,学习时长,玩耍时间,某个习惯养成的情况等等,比起单靠大脑的记忆更准确。而大脑往往并不靠谱,而靠记录这个系统,回顾起来,场景历历在目,想想都妙趣横生。

    番 茄 钟:本次90天,女儿一共吃了98个番茄钟

    作息时间:基本每天能保证9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90天的睡眠统计

    #空间管理情况总结#

    1、孩子逐步养成了劳动和整理的习惯,过去没有劳动的意识,而现在通过第二阶段的空间整理习惯养成,知道会在学习完后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

    2、在家务劳动上,主动帮奶奶买菜,提菜;打扫卫生,在家里帮奶奶分担扫地的任务。

    #兴趣爱好#

    1、之前学习钢琴,学几天就没兴趣了,而这次在奶奶家,由为爸爸弹“生日歌”的曲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开始努力练习,让我们也更好的运用情景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坚持性。

    2、买了乐高,自己规划好时间,分几天一步步的逐渐实现拼完的目标。

    定目标,看乐高一天天呈现

    3、见到奶奶做十字绣,也饶有兴趣的去学习。对孩子来说,见多才能识广吧。

    做十字绣,还是有模有样

    #父母教练总结#

    1、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任何刻意的努力,都抵不过发在内心的真心实意。所以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引导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她体会到学习这件事的乐趣,比我们家长说多少句都管用。

    2、因势利导。

    女儿喜欢运动,而相对安静的看书学习,则还无法做好,我就根据她对运动感兴趣的特点,在运动方面的话题上去引导女儿去体会思考的益处。比如前段时间女儿迷上了打乒乓球,我带她学打球的时候,则相应的在话题上尽可能拓展她的思路。例如为何要长短球结合,快慢进攻组合;站位的时候,怎么的脚步会让自己更灵活;如何运用自己的出球节奏带动对手以取得主动,等等。桐妹听的兴致勃勃,也相应的通过一项运动引发在学习层面的思考。

    3、每日的就餐仪式

    第一个三十天目标是每天在吃饭的时候,和桐妹互动,我们分别讲个笑话,或者是成语典故之类的。我的初衷是既可以在就餐的时候,我们有个温馨的仪式感时间,也可以利用“讲”这个方式,起到桐妹对自学的促进。例如在6月11日那天,我和女儿一起探讨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并根据她无节制的吃的问题,启发她去思考,于是,桐妹自己说,看动画片看多了,会头晕,吃雪糕吃的多了,会有嗓子冰的感觉。以后她会注意的。

    4、激发孩子的探索,而非经常性的打压

    这个阶段孩子的特性是无限的发散,他们会问很多的问题,或者行为上有很多夸张的举止,往往会给我们家长带来相关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带着包容的眼睛去审视孩子发散的特质,而是一味的告诉他们这个不可以,那个是错的。则会让他们束手束脚的生活在我们人为划定的牢笼。久而久之则失去了发散性的思维。性格上或许成为了我们现在看起来的乖乖娃,但性格是拘谨,在日后也会显出相关的局限性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七月【月度检视】@桐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uzbfxtx.html